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罚运动有其内在的规律,其基本趋势是刑罚由重趋缓。日本学者福田平、大冢仁认为:“刑罚的历史,本来就是人的历史,这里记录着人生观的变化。” 社区矫正也正是在世界各国刑罚社会化、刑罚人道化进程中蓬勃发展起来的,反映了世界各国刑罚制度由机构性处遇转向为社区处遇的发展趋势。当前,社区矫正在世界各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欧美国家更是发展迅猛。与世界同步,我国在本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应对,并针对性地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当前国情、面向未来的社区矫正体系。 我国现行的社区矫正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就我国现状而言,社区矫正的总体发展水平仍比较低,存在着重大缺点和不足,有待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突出表现为相关立法不够完善并滞后,缓刑、假释、管制等社区刑罚的适用率偏低,而且执行机制不健全,行刑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深入研究社区矫正领域的理论及实践问题,借鉴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积极推进刑罚改革,是每一个刑事法学人义不容辞的义务。正是基于此点责任心的驱使,笔者借毕业之契机撰写此文,以期微尽绵薄之力。 本文共分前言、四章及结语几部分。 本文第一部分旨在简单回顾社区矫正制度历史的基础上,概括各家观点,廓清诸家学派学术差异的历史、文化背景,构建一套严谨、严肃和共识的概念体系,平息争论,以此为下文关于社区矫正制度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讨打下良好的基础。并界定了社矫正的特征,以此甄别于其他容易混淆的概念。 本文第二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观点,采取纵向的历史分析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的方法,因循理论和实践两条发展线索,客观还原了各国社区矫正实践的沿革及其理论体系嬗变的历程,也反映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阐明了社区矫正产生、发展直至今日广为流行的真实原因及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并进一步阐述了社区矫正制度的重大价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