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Ⅳ期糖尿病肾病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iul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患者中约40%患有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糖尿病肾病中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基础病理过程,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大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其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动脉内膜的脂质浸润、内膜损伤、炎性反应、氧化应激、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激活、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等。胱抑素C是反映肾功能重要标志物,不受年龄、活动、肌肉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且胱抑素C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而不受肾脏损害和其他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08例Ⅰ-Ⅳ期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Ⅰ-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in C)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它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为全面评估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提供预测指标和可干预措施。  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9年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Ⅰ-Ⅳ期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诊断仪(PHILIPS IE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MHz)进行颈动脉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数量及斑块厚度,根据颈动脉内膜有无增厚,分为正常组:CIMT<1.0mm,共108例;增厚组CIMT≥1.0mm,且颈部动脉有或者无斑块形成,共200例。搜集正常组、增厚组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等一般临床资料,同时搜集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胱抑素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等生化指标;根据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数量计算斑块评分,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型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肾病诊断均符合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预后组织(KDIGO)发布的CKD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排除标准:(1)其他类型的糖尿病;(2)合并有其他肾脏疾病的患者(如IgA肾病、膜性肾病等);(2)出现大量血尿或肉眼血尿、短期内出现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GFR快速降低、伴其他系统性疾病或低血压等与糖尿病不符的临床表现的患者;(3)合并严重心律失常Q T延长、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Ⅲ级以上、陈旧性心肌梗死者;(4)合并急性期脑出血、脑梗塞者;(5)合并下肢动脉闭塞、主动脉狭窄等大血管病变者。  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表示;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的定量资料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用非参数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校正混杂因素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胱抑素C水平按四分位法分为四组,即最低四分位数组(A组)≤0.79umol/l、第二四分位数组(B组)0.79~1.25umol/l、第三四分位数组(C组)1.25~1.5925umol/l、最高四分位数组(D组)>1.5925umol/l,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胱抑素C水平颈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D组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0.05/6,P<0.0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各个危险因素对颈部动脉斑块积分的影响用多元线性回顾分析。  结果:  1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Ⅰ-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增厚组与正常组比较,在胱抑素C、年龄、糖尿病病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尿素、24h尿蛋白总量、Ccr水平上均存在差异,(P<0.05);  2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胱抑素C、年龄、糖尿病病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尿素、24h尿蛋白总量、Ccr这些影响因素,经校正后,发现胱抑素C、年龄、血尿素仍是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3不同胱抑素C水平的颈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不同(P<0.05);各组两两比较,A与B组、A与C组、A与D组、B与C组、B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且随着胱抑素C水平升高,颈动脉内膜增厚比率增加;而当C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3),即当胱抑素C水平>1.5925umol/l时,颈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并不随之增加。  4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胱抑素C、糖尿病病程、年龄、BMI、HbA1C、FP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对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影响,提示胱抑素C、年龄、尿酸、尿素、肌酐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标准偏回归系数可知,胱抑素C对颈动脉斑块积分影响最大;而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对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在Ⅰ-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及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2在Ⅰ-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年龄、糖尿病病程、舒张压、空腹血糖Ccr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