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青岛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比与评估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如果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到各个区域便是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而城市又是区域中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聚集体,因此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区域、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济南和青岛既是山东省“双核心”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两极,又是山东省目前现代化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两城市。青岛是海港城市,隔海面对日本、韩国,不仅是华北南部、华东北部和西北地区进出口物资的主要集散地,也是太平洋国家与欧亚大陆国家联系的纽带。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位于山东省的中心位置,有通往全省17地市的高速公路,以及京广、京沪、济青铁路从四面八方在这里会聚。因两城市的腹地、区域条件各异,城市职能也有所差别。通过对两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在两城市之间建立起一条信息通道,使其把握自身综合实力的状况,加强城市之间的相互学习与竞争,明确各自的发展优势,来培育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国际城市”,从而,提高山东半岛核心城市实力,来弥补山东半岛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差距,使济南、青岛“双核心”城市在协调山东半岛城市群内的经济、资源环境问题起到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两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而且对山东省21世纪区域可持续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其对山东对外贸易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等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中国T型开发模式中,对区域“双核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比评估提供范式,达到充分发挥核心城市对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的现状。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后,从空间和时间上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认识。 第二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城市自身特点,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有人地关系系统理论、城市生态学理论、城市空间作用理论。 第三部分:济南、青岛环境、经济与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现状评估。本部分从发展水平和发展位的角度出发,分别对济南和青岛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系统进行了对比,归纳出各个子系统发展的特点,以及济南、青岛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 第四部分:济南、青岛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本部分从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资本角度出发,以人造资本发展能力、人口压力、人力资本支撑能力、社会环境协调能力、自然资源支撑能力、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六个方面,分别选取不同指标对两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对比评估、阶段划分和预测。 第五部分:提高济南、青岛两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和对策。本部分首先从城市共性角度出发,提出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然后根据两城市不同特点,从人造资本发展能力、人口压力、人力资本支撑能力、社会环境协调能力、自然资源支撑能力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六个方面提出适合两城市各自的对策和措施。
其他文献
该文以行政上的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利用东北地区110个气象点1951~200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克里格插值等数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对
自然遗产地是生物的重要栖息场所,具有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是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生态网络是连接自然遗产地的有效途径,能够实现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流动。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和自然威胁的不断加强,自然遗产地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遭到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和合理地构建自然遗产地之间的生态廊道,连接破碎生境,对保护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的管理、共享和查询的问题,作者在回顾元数据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有线电视网络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面向对象元数据模型,并详细描述了有线电视网
该文是会展场馆对城市发展影响的一项实证研究.说明在广州市会展经济大发展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场馆的供需存在较大矛盾,引发其场馆由流花路地区逐步转移
近年来我国城市经营实践上的不断发展与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对城市经营实践进行学术探讨和理论归纳,完善城市经营理论体系,为城市经营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在前人
该文借鉴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在宏观层次上通过间接的经济手段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导向性、政策性的调控.在地方层次上则减少不必要的、在实施中不
基准地价是政府对一定时期城镇各级别土地或均质地域及其商业、住宅、工业等土地利用类型分别评估确定的法定最高使用年限土地使用权平均价格,是分用途的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
该文通过对中国城市规划体系中法定规划的地位与作用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尝试探询中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编制审批与实施管理的不协调问题,探索中国城市规划编制新体系.在对若干发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是以城市内具体宗地为监测对象,形成从地价监测点的设立、地价监测点的资料采集、汇总和整理到地价分析、地价监测资料应用以及体系维护与更新的地价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