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实施使省市县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纵向的省市—市县的垂直关系转变为新型的省市—省县—市县的三角关系。省市县扁平化的三角关系结构是提升政府管理效能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随着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推进,改革中的制度创新与现有体制之间的摩擦开始显现,构建为三角关系的省市县面临着重重困境:省的管理幅度过大,信息不对称下对市县监督乏力;中心城市发展不足、缺乏区域经济增长极;县域发展平台受限、区域分割和重复建设严重等。这使得省市县之间频现利益冲突,既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也对省管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形成阻碍。浙江省是全国省管县体制改革经验最丰富、成果最显著的省份,浙江省省管县推进中遇到的省市县三角关系困境也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本文以浙江省的省管县体制改革为例,分析其省市县三角关系的困境与成因,并结合相关理论构建省市县三角关系困境的破解机制,重塑省市县之间的关系模型。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结合财政分权理论、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和地方治理理论的相关内容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分六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和思路,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第二部分从财政体制、行政体制、经济发展和地方治理四个方面对省管县体制下省市县三角关系的内涵以及浙江省省管县下省市县三角关系的状况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从行政运行、经济布局与合作以及地方治理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浙江省省管县体制下省市县三角关系的困境,并从中提炼出三角关系困境的特征。第四部分对三角关系困境的成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对省管县和市管县两种模式进行了客观比较,随着浙江省省管县体制效益降低与苏粤市管县区域统筹的后发优势的显现,省管县与市管县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为破解三角关系困境提供借鉴。最后一部分构建省市县三角关系困境的破解机制。通过从行政体制、财政体制、经济发展以及地方治理四个方面对省管县体制下省市县三角关系的分析,发现省管县体制下省市县三角关系困境主要表现为(1)行政运行中的省市县三角关系困境。具体表现为省的管理幅度过大,造成省对县监督困难、对市县关系协调困难,市县财权分离后市财权事权不对称,人事改革与权力下放中存在省市县摩擦;(2)经济布局与合作中的省市县三角关系困境。在经济布局中,县难以做到整体化布局、省难以细化经济布局、市存在规划布局的惰性。在经济合作中,市县经济摩擦明显:县域壮大制约城市发展,而缺乏中心城市带动使县域经济转型陷入困境,市县经济合作摩擦最终造成浙商外逃等问题,影响省域经济转型;(3)地方治理中的省市县三角关系困境,具体表现为地方治理的碎片化以及市县跨区域协作的动力不足。行政运行中的三角关系困境主要由于财政省管县与行政市管县并存的体制摩擦造成;经济布局与合作中的三角关系困境是因为浙江省管县改革中一刀切式的改革推进方式以及由市县财税竞争引发的经济割裂而引起,而这些又是造成地方治理中省市县三角关系困境的综合原因。随着浙江省省管县体制的边际效益降低,苏粤市管县区域统筹的后发优势的显现,文章客观比较了浙江省管县与苏粤市管县两种模式的利弊得失,为构建浙江省管县体制下省市县三角关系困境的破解机制提供重要的借鉴。在破解浙江省省管县下省市县三角关系困境时,首先,必须以分类推进为原则进行体制改革;然后发展强市+强县的市县协作模式推进浙江省经济转型,强市实施市管县构筑中心城市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强县通过省直管完全释放县域发展活力;之后,通过构建市县协调发展的机制,协调市县关系,并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省市县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