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板式换热器过冷沸腾换热性能优化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jac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相变换热器通过引入过冷沸腾和冷凝过程能够在降低锅炉排烟温度的同时避免低温腐蚀,本文以复合相变换热器在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回收中的应用为背景,以水为工质,对过冷沸腾侧的凹凸板式换热器过冷沸腾换热过程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研究,创新提出了双重循环优化模型,并针对现有圆形凹凸板式结构在过冷沸腾换热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新型的梭形凹凸板式结构。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分析比较,凹凸板式换热器以PEC=(Nu/Nu0)?(f/f0)1/3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Mixture模型、RNGk-ε模型,编写过冷沸腾换热的UDF程序,实现了汽、液两相间的质量及能量传递。基于该方法,对平板流道的过冷沸腾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含气率沿流动方向逐渐增大,随进口流速的增大逐渐减小;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总换热量逐渐增大,但单位质量流量的换热量却逐渐减小;当Re较小时,随着Re的增加,f急剧减小,Re继续增加,f仍然减小,但变化趋于平缓,直至趋于某一恒定值。(2)创新提出换热器优化的双重循环优化模型,以换热器凹坑流道结构参数优化为内循环,以流体流动参数Re或速度为外循环,对圆形凹坑流道过冷沸腾换热过程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研究,以综合考虑在不同Re下换热器的最优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凹坑处含气率明显高于附近平板处含气率,说明凹凸板片对相变换热有着很好的强化作用;对于同一凹坑,其前侧处对相变换热的强化作用要优于后侧处;不同流动参数下,圆形凹坑流道的最佳结构参数为R=7mm、Hd=2 mm、P=20 mm;最佳圆形凹坑流道与平板流道的对比结果表明,在f增大并不明显的情况下,最佳圆形凹坑流道的Nu是平板流道的1.97~2.13倍,因此,最佳圆形凹坑流道具有较高的PEC值,其PEC值范围为1.86-2.11。(3)针对已有圆形凹坑流道综合换热性能的薄弱之处,提出了一种梭形凹坑流道,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梭形凹坑流道的含气率变化趋势与最佳圆形凹坑流道及平板流道一致,但梭形凹坑流道的含气率要高于最佳圆形凹坑流道和平板流道;与最佳圆形凹坑流道相比,梭形凹坑流道的f值变化不大甚至略小,但Nu却有了明显的增大,梭形凹坑流道的PEC值由最佳圆形凹坑流道的1.86~2.11提高到了1.98-2.27。
其他文献
采用3种含铝化合物(AlPO4、A12O3和AlF3)对富锂锰基材料Li1.2[Mn0.54 Co0.13 Ni0.13]O2进行表面包覆改性,研究了表面包覆对富锂锰基材料的首圈库伦效率和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
微通道中的流动冷凝过程在微热管、芯片实验室、微燃料电池和微型空天飞行器热控制系统等装置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前工程热物理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现有实验研究表明,微
以醋酸铒四水合物(C6H9ErO6·4H2O)为前驱体,乙二醇甲醚为溶剂,二乙醇胺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中国抗中子辐照钢(CLAM)基体表面制备Er2O3阻氚涂层.随后采用旋涂法在Er2O
针对电厂热力系统的特点,引入了例络热力学方法对现有热力系统分析方法进行改进。该方法的特点是以热力系统与电系统的相似性为依据,用由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器元件的串并联组成的电网络形式模拟热力学元素,并用电网络仿真软件PSpice对热力学进行分析。论文以朗肯循环、能量分析、主蒸汽压力-流量分析为例,论述了网络热力学在电厂热力系统的应用方法,并用PSpice软件验证了朗肯循环和火用损计算的网络热力学模型的
结晶水合物盐是一类无机相变储能材料,其存在相分离、过冷等现象,无法获得实际应用.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包覆CaCl2·2H2O相变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XRD、EDS、SEM和TEM对样
<正>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京新广函[2016]185号各有关期刊主办单位:经研究,同意以下3种期刊自2016年7月起变更刊期:《商场现代化》(CN11-3518/TS)杂志由旬刊变更为半月刊,《
采用置换法将电沉积在煤基活性炭上的Co粒子全部置换为40~ 100 nm之间的纳米Au,并物理吸附葡萄糖氧化酶(GOx)用作生物传感器.利用SEM、EDS、UV-Vis对Au修饰的活性炭表面形貌及
液-液循环流化制取流体冰是一项新提出的动态制冰方法。该方法基于液-液雾化理论与工程上广为应用的流态化技术,系统制冰效率高,且制冰量易于控制,适合应用于大规模制冰场合,同时
在改性SiO2表面接枝聚合GMA-ID-Cu2+后,再与温敏单体(NIPAM)共聚合成温敏型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利用GMA-IDA-Cu2+金属螯合作用对模板蛋白BSA进行选择性吸附.通过TEM、IR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