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l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顾名思义是在再生混凝土中按一定比例加入不同种类纤维制作而成的一种新型生态材料。混杂纤维的加入改善了传统再生混凝土的延性,克服了其易开裂的缺点,使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得到一定改善,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试验测试了再生粗骨料的级配、压碎指标、含水率及堆积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此次试验所用再生粗骨料具有较高的吸水率及压碎指标,属于Ⅲ类骨料;所用骨料级配基本满足要求;较小的堆积密度说明其在配置轻质混凝土时具有一定优势。(2)采用正交试验对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进行了立方体抗压强度和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测试。研究了再生混凝土与再生砖比例、玻璃纤维与聚丙烯纤维比例、引气减水剂三者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耐碱玻璃纤维与聚丙烯纤维比例、引气减水剂掺量对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影响不显著;再生混凝土与再生砖比例对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强度有显著影响。(3)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获取了以再生混凝土与再生砖比例,玻璃纤维与聚丙烯纤维比例为单因素变化参数的两种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及本构曲线,研究了各力学性能指标随变化参数的影响趋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混凝土骨料与再生砖骨料比例的增大,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韧度指数、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呈上升趋势,劈裂抗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泊松比未呈现明显规律,峰值应变和极限应变呈下降趋势;随着玻璃纤维与聚丙烯纤维比例的增大,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泊松比、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变化趋势不明显,弹性模量、峰值应变和极限应变呈上升趋势,韧度指数、劈裂抗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呈减小趋势。粗骨料组成对曲线上升段的斜率影响非常较大,纤维组成对再生混凝土峰值过后的延性影响较大。(4)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完成混凝土截面真实建模,建立了模型混凝土对再生混凝土的老旧界面破坏方式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图像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建立混凝土二维真实断面模型,为进行模拟真实混凝土受力状态提供建模基础;界面是再生混凝土容易发生破坏的薄弱部位,对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
其他文献
石黑一雄的小说《浮世画家》讲述了退休后的画家小野增二沉浸在回忆幻境之中,回顾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经历。记忆是石黑一雄小说的重要叙事特征之一,国内外学界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是对记忆的错误与不准确性关注不够。其实,小说中的回忆是一种介于记忆与遗忘之间的错误记忆,即错忆。叙述者小野因无法正视过去犯下的“罪行”,操纵、扭曲、改写记忆,有意或无意用错忆掩盖过去。本文以《浮世画家》中的错忆为研究对象,从心
为探究吸附损伤影响的煤岩力学性质演化规律和瓦斯煤岩受载灾变机制,采用物理试验和理论分析方法,以具有突出-冲击灾害特征的煤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煤岩瓦斯吸附规律试验,利用吸附损伤煤岩开展不同受载条件下吸附损伤瓦斯煤岩的破坏规律研究工作,基于损伤煤岩受载失稳破坏及声发射各参量特征,建立了以分形维数为媒介的吸附损伤煤岩灾变的多参量判定方法,并利用煤与瓦斯突出指标对多参量判定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吸附
第一部分肽功能化载HMME-Gd相变纳米粒的制备和表征的实验研究目的制备肽功能化载HMME-Gd相变纳米粒PFP@t Ly P-1-LIP-H(Gd),检测纳米粒的基本表征如:粒径、电位、表面形态、包封率等,并检测其体内外靶向性和安全性等。方法1.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采用薄膜水化法、声振法制备肽功能化载HMME-Gd相变纳米粒,即PFP@t Ly P-1-LIP-H(Gd)。用Malvern粒径电
复合固体推进剂是一种高能弹性体复合材料,现有推进剂用粘合剂一般是热固型固化体系,其存在一系列缺点和不足。如:固化周期长、不可回收、单次混料批量大等。并且,随着航空航天的快速发展,设计者对火箭发动机装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燃烧面的复杂化、工艺高效化。传统的浇铸工艺、螺压工艺对于复杂燃面装药的局限性表现在:复杂模具设计、开发的成本高;推进剂固化后脱模难。本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分别设计合成推进剂
随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成为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乡村新功能悄然兴起。但乡村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乡村病”也逐渐凸显,特别是边境乡村,统一乡村发展规划使得功能区无序发展、定位模糊;过分注重自然环境整体性研究,忽视多民族地区农户微观主体行为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采用多功能理论从多民族共生角度出发,选取片马村为研究区,结合多学科理论方法,采用PRA和“3S”技术相结合,对
中药丹参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重要疗效。丹参酮ⅡA是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细胞凋亡等多种药理作用。低共熔溶剂具有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可生物降解、合成过程原子利用率达100%的优点,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被认为是传统挥发性有机溶剂和离子液体的良好替代品。基于此,本研究制备了多种疏水性
本文将以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化社区中华裔和菲律宾裔移民的共存为个案,对跨国别构建民族共存关系进行研究,从这一视角分析其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建构国家间、民族间和谐共存关系具有的启发意义。“一带一路”是人类历史中前所未有的构建国家间、民族间和谐共存、共谋发展的国际合作倡议,没有先例可循,因此从现有特定国家内部国际化社区中民族共存模式进行探索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加拿大一直以来以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
劣质燃油为原油精炼后的残余物,主要为重油和渣油。当前劣质燃油在燃烧过程中存在燃烧稳定性差、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与煤混烧,既加剧了结渣现象,又导致燃烧低下形成
长老约翰是盛行于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传说人物,他是西方人在对东方认知模糊的历史背景下,基于现实的需要而构建出来的东方基督教国王形象。12世纪,西欧社会内部教权与王权相争、外部面临伊斯兰教的威胁。在此情况下,基督徒创造出了统治着“三个印度”的“万王之王”——长老约翰传说形象,并积极前往东方寻找其人物原型,企图与之结盟,夹击伊斯兰势力。而蒙古人的出现则让西方人的幻想找到了现实的载体。然而随着对蒙古人认知的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快速建设和发展,盾构法以其快速、安全、环保等固有优势在我国地下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逐渐成为城市地下隧道建设最主要施工方法之一。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刀具退化带来的问题是盾构施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盾构机刀具的退化会增大事故的发生几率、影响施工效率、威胁人身安全,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不得不高频率地开仓检查刀具。而高频率地开仓检查又会影响施工进度,浪费人力资源。针对这个矛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