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茎秆性状的相关与配合力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124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用了抗倒伏性有明显差异的4个恢复系和不育系,用不完全双列杂交,组成16个杂交组合。探讨了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伏构成因素的关系,并对水稻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和遗传率估算,同时对有关的倒伏性状进行差异性比较,并对桂AX晚特恢-44组合的表型优势进行分析。本试验结果如下: 一、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不育系中弯曲力矩与抗折力最大的都是桂A,4个不育系倒伏指数平均值大小顺序是:优IA>桂A>金A>乐A,但只有优IA与乐A间的差异性达显著水平。恢复系中弯曲力矩、抗折力、倒伏指数的平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都是:南晚特选再选-6>晚特恢-44>晚特恢-7>晚特恢-6,其中只有前两个亲本与后两个亲本间的差异性达显著水平。组合中倒伏指数的差异性虽然大多数未达显著水平,但其值均小于临界值200。 二、相关与通径系数分析表明:弯曲力矩、株高、秆长、重心高度、2节长等对倒伏指数有较大的正向作用;抗折力、秆型指数等对倒伏指数有较大的负向作用。抗折力的大小,代表茎秆的强度,是通过非株高因素来提高茎秆抗倒伏性的关键。对抗折力有较大正效应的因素有维管束数目、壁厚、维管束面积;对抗折力有较大负向效应的因素有弯曲力矩、髓腔直径、2节长等。大、小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与产量构成因素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对千粒重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出华南早晚兼用型超级稻分蘖期最佳晒田模式及其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机理,本研究以广东省主推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为材料,于2014和201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