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董事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是缓解代理问题,对公司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防止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独立董事在参与公司治理的过程中,职能的有效发挥影响到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而其背景特征会影响职能的发挥,政治关联背景作为比较特殊的背景特征,对公司盈余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有研究发现,政治关联独立董事在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活动的道路上扮演了“助推者”的角色。为此,中共中央组织部于2013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简称“18号文”),文件对“党政领导干部”能否到企业兼职(任职)、兼职期限、数量、报酬和年龄界限等方面做出了严格限定。政策制度的冲击所带来的影响,为基于政策背景研究上市公司丧失部分政治关联的治理影响开拓了新的视野。因此,本文借助“18号文”发布的契机,研究独立董事政治关联强度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关系变化,更好地阐释了“18号文”的效果作用。为保证数据对称性,在剔除“18号文”发布当年——2013年后,本文选取了2010-2012年以及2014-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建立模型对独立董事政治关联强度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关系进行探究。针对两组数据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更好地阐释“18号文”的效果作用,并以公司所有权性质和公司注册地市场化程度为调节变量进行分组分析。研究发现:(1)独立董事政治关联强度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2)“18号文”发布后,独立董事政治关联强度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正相关关系减弱;(3)相较于国有控股公司,独立董事政治关联强度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相关关系减弱在非国有控股公司更加显著;(4)相较于注册地处于市场化较高地区的公司,独立董事政治关联强度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相关关系减弱在注册地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公司更加显著。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政治关联强度会促进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发生,“18号文”发布后此相关关系减弱。政策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发生,提高了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独立董事政治关联强度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相关关系减弱在非国有控股公司更加显著,由于其内部存在更多的盈余管理活动,所以政策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的冲击力度更大,政策效果更加明显。独立董事政治关联强度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相关关系减弱在注册地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公司更加显著,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活动的可能性更大,政策对于公司的冲击力度更大,政策效果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