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了解家蚕(Bombyx mori)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Bm-STAT)在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我们利用GenBank中已公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及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TAT的氨基酸序列对家蚕的基因组序列以及EST序列进行Blast搜寻,电子克隆了家蚕的STAT(Bm-STAT)基因的cDNA序列,发现Bm-STAT基因通过选择性剪接形成二种剪接体,长型Bm-STAT的开放读码框(ORF)的大小是2313nt,编码770个氨基酸残基;短型Bm-STAT的ORF为2202bp,编码733个氨基酸残基;根据电子克隆短型Bm-STAT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对短型Bm-STAT的cDNA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短型Bm-STAT的cDNA序列与预测的一致,其氨基酸序列由STAT_int,STAT_alpha,STAT_bind和SH2结构域构成;对Bm-STAT cDNA对应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拼接,并根据拼接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对Bm-STAT基因组的缺口区域进行填补,最终获得了Bm-STAT的全基因组序列。结果显示,长型、短型Bm-STAT ORF对应的基因组序列全长分别为28777、22752bp,长型Bm-STAT是由1-18外显子与20外显子拼接而成,短型Bm-STAT由1-19外显子拼接而成;基于STAT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昆虫的STAT在进化上关系较近,但不同昆虫之间的STAT并没有按各昆虫所在的目聚类,推测不同昆虫的STAT有各自特殊的进化方式;将短型Bm-STAT基因克隆进E. coli表达载体pET-28a(+)中,在E. coli中成功表达了Bm-STAT,并利用镍离子柱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多克隆血清;利用该抗血清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在家蚕精巢中检测到了大小分别约为70kDa和130kDa的两条特异性条带,但是在卵巢中未检测到;免疫荧光细胞定位结果显示,短型Bm-STAT蛋白在BmN培养细胞及血细胞的核和质中均有分布,但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qRT-PCR结果显示,Bm-STAT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水平比卵巢中水平约高10倍,在马氏管、丝腺、中肠中也有表达,但是表达水平非常低。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m-STAT的功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