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是粮食大省,粮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发展粮食经济,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前提。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加快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的背景下,本人将吉林省的粮食经济问题作为MBA毕业论文选题,力图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有所裨益。吉林省粮食经济现状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粮食产量大,结构不合理,出现了粮食降价、农民“卖粮难”和农民收入减少问题;为了保证全国粮食安全,吉林省储备粮食花费了一定的费用;由于执行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粮食企业顺价销售难,出现大量的经营亏损,财政也为此支付了大量补贴。吉林省粮食经济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首先,粮食生产是弱势产业,效益低,缺乏需求弹性,产量的较小变化带来粮食价格和农民收入的大变化,对吉林省粮食主产区而言,丰收不一定是好事,增产不一定增收。欠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粮食减产可能引起价格上涨。其次,国家为了维护粮食安全,保证十几亿人口吃饭,在宏观调控和利用市场调节的分工上,过分强调了粮食的社会性质,考虑粮食的经济性质不够,导致粮食的社会性质强于粮食的经济性质,更多地考虑粮食的社会效益,而较少考虑粮农的经济效益。对吉林省来说,粮食的稳定供给是一项政治任务,吉林省的粮库储存的不仅是自己的粮食,还包括其他地区的粮食。销区自己不存粮,缺粮时,国家从吉林省调运。这样吉林省替其他省份他们承担着因储存而产生的各种损耗和费用。同时,粮食流通领域竞争受到限制,国家粮食流通体制和国有粮食企业成为一种典型的市场势力。由于市场势力对价格和供求的扭曲作用,粮食的供求和市场价格信息不能<WP=45>真实地反应和传递,粮食价格体系受行政制约较大,粮食价格不能准确反映供求的变化。第三,由于粮食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价格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政府部门监管不利等,造成了粮食企业巨额亏损。第四,从保护粮农的种粮积极性出发,国家制订了粮食风险基金政策,由于粮食风险基金政策要求地方配套一定比例的资金,造成吉林省粮食产量越大,财政的配套资金越多,近年来,吉林省粮食连年丰收,给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第五,受地理位置影响,吉林省坐落在天然的“黄金玉米带”上,种植玉米产量高,收成好,由于交通和对仓储的要求,在田地里种植蔬菜或其他经济作物也不现实,粮农对大豆、水稻等品种心里没底。过去,玉米是吉林省农民的主要口粮,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80%以上,种植玉米在农户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使吉林省粮食结构性矛盾突出。解决吉林省粮食经济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谈农民增收,不是看短期的因素以及一些应急的措施导致的收入增长,而要看长远的、深层次的制约因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层次的矛盾,问题的根源在于宏观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取向。国家要建立政策支持体系,切实转变用行政手段、强迫命令的方式来解决粮食问题的旧思路,从抓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管哪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同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其次,发展粮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解决吉林省粮食经济问题的关键。要立足于本地基础条件,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讲究经济效益。目前,应抓住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契机,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WP=46>品质量,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抓住国家向老工业基地倾斜政策、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时机,集中研究开发一些符合国家发展政策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大项目。第三,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发展期货市场是粮食改革市场化的核心。针对粮食经济发展面临的粮食总量上供大于求,积压严重销售困难等问题,利用粮食期货市场这一现代市场手段,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及时传递准确的信息,提供回避风险的工具,有利于引导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种植结构,有利于国有粮食企业提高整体素质,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减少财政补贴。值得欣慰的是,2004年9月,玉米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这对吉林省农民和粮食购销企业是重大利好。吉林省年产玉米150多亿公斤,农民经常是丰年价低卖不掉,减产又卖不出好价钱。面对玉米价格波动,农民不知道未来市场行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玉米期货市场能够给出今后一年半的玉米市场价格,农民就可参考这一价格确定种多少玉米、卖多少钱。在和粮食收购企业签订单时,有价格依据。当新的市场流通主体培育起来后,农民便有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选择,他们能够根据多方面的市场信息,决定自己的产品生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粮食期货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规范整顿等几个阶段,并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玉米期货上市是中国粮食市场化的里程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