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不断向山区蔓延,山区高速公路与普通高速公路相比,由于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的差异性,造成路堤形式的复杂多样。修筑在山区斜方路基上的路堤,由于受到地势和环境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高度高且坡度陡的路堤(陡斜坡路堤)。由于山区高速公路斜坡路基上的高填方路堤的斜坡坡角不同、路堤填土两侧材料的土性和岩性的不同、地下水沿路堤坡面产生渗透压力、高填方路堤中的孔隙水压力等因素,使得人们对该类路堤的变形模式与破坏机理并不了解。随之而来的将是广大设计与施工人员面临的难题—陡斜坡路堤的治理问题。本论文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为目的,一方面通过采用现场实测方法对山区高速公路典型失稳案例进行调查,初步总结出陡坡路堤病害特点及其破坏模式,并找出导致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失稳工点的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强度折减法模拟降雨影响下陡坡路堤病害滑动面的开展过程,以验证现场实测的正确性;最后,针对所总结出的破坏模式,对症下药地提出相适宜的陡坡路堤病害治理技术,并对支挡加固技术的补强加固措施进行了介绍。本文主要获得以下认识和结论:(1)降雨是导致山区高速公路陡斜坡高路堤发生失稳滑动的主要原因;(2)山区高速公路陡斜坡高路堤断面在降雨作用下所产生的滑动均从坡体后缘软弱面开始,逐渐开展贯通至整个滑动面;(3)山区高速公路陡斜坡高路堤病害主要破坏模式可以归纳为:路堤为路基沿着软弱土层产生滑动(填筑体以下地基失稳)及路堤沿着与山坡接触的坡面滑动(填挖交界面滑动病害);(4)山区高速公路陡斜坡高路堤的治理技术可分为:填筑体以下地基的稳定治理技术和填挖交界面滑动治理技术。填筑体以下地基失稳,一般是采用支挡加固措施进行处治;而填挖交界面的滑动病害,一般采用夯实法、加筋法、挖台阶法、土工格栅、排水等措施进行处治;(5)当支挡加固措施失效时,可通过采用增设预应力锚索或锚杆进行结构补强加固、采用增加桩和注浆技术进行结构减荷、采用增加排水措施对支挡结构某部位已出现变形裂缝但未发生破坏的病害进行整治、提高挡土板山侧土体强度进行加固;当支挡加固措施的结构体出现侧向位移病害时,可采用增加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