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来探讨水溶液中PAHs的生物降解及相关机理。
第一章,前言。以多环芳烃(PAHs)在环境中的分类、来源和分布为起点,阐述了PAHs在环境中一系列环境行为以及溶解态PAHs与其生物有效性的关系。接下来,探讨了作为PAHs重要环境行为之一的生物降解的已有研究成果,如菌种筛选以及降解机理,并引出已有研究中有待进一步开展的方面:多组分PAHs生物降解研究。之后介绍了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的相关内容,并阐明了将其应用于生物降解研究中的意义。最后,介绍了研究方法:荧光分析法及其各项优点。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论文的设想和研究计划。
第二章,首次研究了溶解态多组分PAHs的生物降解。首先建立了MSM(Mineral salts medium)溶液中同时测定三组分PAHs菲(Ph)、芘(Py)和芴(Flu)的双波长荧光分析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两种菌株降解PAHs,对比了三种PAHs分别在单独和混合状态下生物降解过程的差别,并探讨了可能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多组分PAHs生物降解过程中,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共代谢和PAHs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分别是生物降解中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首次讨论了LMWOAs对PAHs生物降解的影响。分别在三种LMWOAs:苹果酸、柠檬酸和正丁酸存在下,考察极性和非极性菌株对三种PAHs:Ph、Py和Flu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低极性菌株降解三种PAHs时,低极性的正丁酸可以促进PAHs的生物降解;而利用高极性菌株降解三种PAHs时,高极性的柠檬酸可以促进PAHs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LMWOAs可能通过极性作用促进PAHs与菌株接触及PAHs生物有效性,进而促进其生物降解。
第四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研究作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