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金融中心的建设过于混乱,没有系统的指导体系。金融中心缺少层次上的区分,忽视了效率、潜力和其他系统的整体耦合性研究。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的不足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正逐渐暴露,加上经济一体化的政策,金融中心带动经济圈的扩张等都没有一个整体的指导框架,多重的金融、劳动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首先本文在DEA模型的帮助下将全国31个金融中心的金融效率测出,将金融效率分解为金融规模和金融创新支持的内在支持和经济基础、邮电设施等基础建设的外部环境冗余。利用SFA模型剔除外部环境松弛变量,结合为DEA三阶段模型得出的金融效率为内部真实金融效率,是金融效率中最为稳定且对金融中心的发展更为重要的部分。结合威尔逊模型将真实金融效率转化为金融辐射潜力,表示金融中心未来对周边的辐射力,也可以表示金融中心的增长潜能。其次将真实金融效率引入到衰减型重力模型中形成混合重力模型,数据覆盖31个中心城市和周边288个地级市检测各个金融中心间的相互联结性,在假设中提出经济圈衰减阈值观点,将武汉两小时经济圈列为经济圈假设的检验样本,以信息腹地和效率递减为理论依据设置多重衰减阈值,以此充分考虑距离对金融资源传递的衰减作用。得出结论:武汉两小时区域应该建设为长三角的二级附属经济圈;武汉作为区域金融中心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金融腹地发展潜力;合肥是长三角与两小时的重要连接点,长沙和南昌的基础交通建设比单纯的金融建设更为重要。金融中心辐射潜力与联结力的综合就是金融中心区位金融辐射潜力。最后分析地区劳动力系统和金融经济系统间的耦合作用,并以两系统内部的金融辐射潜力、金融联结力、城乡二元差异、各个产业劳动力、城乡劳动力等指标构建灰色关联模型衡量各地区经济金融发展对劳动力规模的依赖性,加入对劳动力公平性和城乡二元结构的考虑,通过定性定量方法分析我国未来可能面临劳动力问题的解决方式,发现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是边际逐渐递减式的,通过高水平的人才和金融人口聚集效应代替人口红利和改革红利成为新的支撑增长极是可行的,政府在公平上多做努力,来防止循环式的劳动力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