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作用对离子型有机污染物吸附的控制作用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oward2000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基吸附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材料不断涌入人们的视野。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中。其具有完美的结构、清晰的表面性质,常被用作研究污染物吸附机制良好的模型吸附剂。离子型化合物,其Kow较小,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迁移性强,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更大的风险。但由于离子型化合物的分子形态容易随pH值的变化而改变,不同形态污染物的吸附特征可能差异较大,成为阻碍理解其表观吸附行为的瓶颈。离子型污染物一旦进入环境,在土壤、沉积物上的吸附是控制其环境行为的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碳基吸附材料对环境中离子型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有助于阐述两者在环境中的归趋,评价其生态风险。研究一:在不同pH下,以纳米碳管(CNTs)为模型吸附剂,探讨在磺胺甲恶唑(SMX)的影响下磷酸盐的吸附机制。实验结果显示:CNTs吸附磷酸盐主要受到pH的影响,在较低pH时,主要呈现为吸附量较高的现象,而在高pH下,现象则相反。这表明影响CNTs吸附磷酸盐的主要机理是静电作用;加入SMX后,磷酸盐在CNTs的吸附发生了明显的降低,直接的点位竞争是其产生的原因;随pH值增加,磷酸盐与SMX形态也发生变化,电荷中和作用或排斥作用的增强,从而使CNTs和磷酸盐之间的静电作用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不同pH下,SMX对磷酸盐的竞争能力不同。研究二:在不同pH下,以氧化石墨烯(GO)和石墨(GP)为模型吸附剂,系统考察苯甲酸、邻氯苯甲酸和对氯苯甲酸在GO和GP上的吸附机理,定量不同形态污染物对其表观吸附的贡献,确定不同形态污染物的主导吸附机制。结果显示:pH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离子型污染物形态而影响其吸附行为。离子型污染物苯甲酸及其氯代衍生物的中性分子通过憎水性作用与碳基材料的相互作用是控制其吸附的主导机制,静电排斥作用明显抑制了解离态污染物的吸附。
其他文献
本文以高校节能管理实践工作为研究对象,一是从节能意识、管理体制、资金投入三个方面,对当前我国高校节能管理实践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二是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更为迫切,旅游产业成为蓬勃发展的服务产业的典型代表,出现了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人文旅游、郊区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在我国乡
针对机械系统中近似高斯分布的低信噪比时间序列,设计出一种用于异常检测的参数可调熵滤波器。为检测均值漂移和方差变动这两类统计特性异常,对基于滑动窗的Shannon熵滤波器
本文首先由Christoffel方程推导出黏弹性EDA介质中均匀、非均匀P波、SV波和SH波的相速度表达式,然后参照极端各向异性介质的相关计算方法,推导出EDA介质中均匀、非均匀地震波
从规律学习的角度,对"鸡兔同笼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发现其核心是"调整替换","鸡兔同笼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规律。文章在遵循规律学习路径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将"鸡兔同笼
目的探究并分析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行ERCP术后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机选择。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7年6月收治入院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
WSNs(Wireless Sensor Networks,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多跳的自组织无线网络系统。它是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它们之间协同合作完成信息采集。每一个微小的传感器节点都有
本文提出用降维空间中欧氏距离作为模式识别中特征选择的准则。特征选择后的模式在新的特征空间中,如果类内欧氏距离最小,或类间欧氏体距离最大,则可获得良好的分类效果。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