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CT低剂量联合迭代算法对尿路结石成分分析的可行性,并探讨其最优扫描方案。方法第一部分:搜集泌尿外科手术后结石60枚,将其用蒸馏水清洗干净,自然晾干、编号,分组放于猪肾集合系统内并记录位置,然后将其放于制作的组织模型中行不同剂量CT扫描。常规剂量:120k V,400m As,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1mm薄层重建;低剂量:(A组:120k V,200m As;B组:120k V,150m As;C组:120k V,100m As)分别行迭代算法i Dose1-6级1mm薄层重建。扫描结束后将60枚尿路结石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其化学成分作为实验的金标准。在常规剂量FBP 1mm重建下分别测量结石软组织窗和骨窗CT值,初步判定结石化学成分;由两位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并对图像质量做主观评分,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计算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值、计算信噪比、测量结石CT值及最大长径、记录结石检出数,评价低剂量联合迭代算法对结石检出情况及图像质量的影响。第二部分:搜集78例尿路结石患者,首次检查均应用常规剂量(120k V/400m As)扫描,采用FBP1mm薄层重建,保守治疗后结石未排出,复查CT应用低剂量(120k V/150m As)扫描,行迭代算法i Dose1-6级1mm薄层重建;首先通过图像质量评估及结石检出情况评价出1mm最优的i Dose等级,再对此等级行1.5mm及2mm重建,评价出最合理重建层厚。结果1 60枚尿路结石,其中纯结石23枚(纯尿酸结石8枚),混合结石37枚;60枚结石骨窗CT值高于软组织窗CT值,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枚纯尿酸结石(软组织窗和骨窗)CT值与52枚非尿酸结石的(软组织窗和骨窗)CT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确定纯尿酸结石的最佳临界值(CT值)为483.5HU,以此为界值诊断纯尿酸结石,其敏感度为96.20%,特异性为87.50%。低剂量各组的CTDIvol、DLP、ED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剂量的i Dose1~6图像测量结石大小、数量、CT值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i Dose4图像噪声、信噪比及i Dose4-6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i Dose6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i Dose1-6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研究中低剂量组的CTDIvol、DLP、ED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i Dose1~6 1mm重建图像测量的结石大小、数量及CT值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 Dose1-5 1mm重建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 Dose6 1mm重建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 Dose61.5mm和2mm的图像噪声与1mm的图像噪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 Dose6 1.5mm与1mm的图像信噪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 Dose62mm与1mm的图像信噪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 Dose6 1.5mm与1mm测量的结石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 Dose6 2mm与1mm测量的结石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 Dose6 2mm的结石检出数低于1mm及1.5mm的结石检出数;三组层厚结石大小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常规CT常规剂量条件下可以根据结石的CT值区分纯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纯尿酸结石的CT值多小于483.5HU。2在CT低剂量扫描中联合迭代算法i Dose,可以明显改善图像质量且不影响尿路结石的检出及CT值测量的准确性,可以用来评价尿路结石成分。3为达到常规图像质量水平,管电压120k V时,i Dose6水平管电流150m As为最低临界水平,此水平1.5mm层厚重建为诊断尿路结石的最优扫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