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不同植茶年限下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名山县百丈镇第四级阶地上老冲积黄壤稻田及稻田改植茶后不同年限茶园土壤为对象,采用湿筛法对土样进行筛分,评价相应土样团聚体水稳性,并测试各粒径团聚体(>2mm、1-2mm、0.5-1mm、0.25-0.5mm、<0.25mm)理化性质及其对团聚体水稳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对照土壤和5a茶园土壤水稳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对照土壤20-40cm土层的团聚体稳定性较40-60cm土壤稳定性有较大幅度下降,而5a茶园总体变化幅度较小,两者均是20-40cm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最好;10a茶园土壤水稳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0-20cm团聚体水稳性最好;15a茶园土壤水稳性变化趋势不明显,水稳性排序为:40-60cm>0-20cm>20-40cm。在同一土层,不同年限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明显差异。在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排序为:对照土壤>5a茶园>10a茶园>15a茶园;在40-60cm土层,水稳性出现显著变化,其排序为:5a茶园>10a茶园>对照土壤>15a茶园。稻田植茶后有助于土壤剖面整体稳定性的协调,但并不一定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并且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呈下降趋势。(2)不同年限茶园团聚体有机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5a茶园0-20cm有机质含量最高,有机质中腐殖质含量最高的是5a茶园0-20cm,HA/FA值最高是10a茶园0-20cm;除对照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游离氧化铁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其余的所测土样游离氧化铁和CEC与有机质变化趋势一致;土壤速效钾也在土样剖面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对照土壤和5a茶园表层团聚体土壤速效钾含量是底层2倍;有效磷的下降在对照土壤表现显著;对照土壤团聚体pH呈中性偏弱酸性,植茶后土壤酸化,表层酸化严重与20-40cm和40-60cm,酸化程度随着植茶年限增加而增加;土壤容重和土壤总孔隙度与>0.25mm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相关。(3)不同年限茶园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受>0.25mm团聚体含量、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的影响最显著。就所测基本性质而言,对照土壤水稳性影响因素为有机质游离氧化铁,5a茶园的影响因素为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CEC),10a茶园的影响因素为有机质、CEC和有效磷含量,15a茶园的影响因素是CEC。对不同年限茶园团聚体各粒径(>2mm、1-2mm、0.5-1mm、0.25-0.5mm、<0.25mm)对团聚体的解释能力做出比较,对照上壤显著水平最高为0.5-1mm,5a茶园各粒径显著水平均较高(>0.984),10a茶园和15a茶园显著水平最高的粒径分别为0.25-0.5mm和<0.2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