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保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总是一项不可缺失的话题。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了人类与城市的进步。崇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汇聚了一座城市的精神,它同时带给人们一种归属感。然而,随着现代化与城市化,许多历史遗产的现状不堪,且岌岌可危。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关注历史遗产保护问题。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建筑、场所、历史常识都逐渐被加入到保护的行列。哈尔滨城市是我国北方一座具有浓重西方文化色彩的历史名城。从80年代开始,政府也着手对这座城市的重大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等级的保护。迄今为止,哈尔滨有22处历史文化风貌场所被登录为历史文化街区。基于他们的功能与综合使用背景,在此次研究中将其划分为五大类别。研究重点关注前三类——居住街区、商业背景街区及外来休闲文化街区,总结其使用现状、环境设施、历史风貌及面临的问题。一些问题集中在对缺乏城市现状的总结、正在衰退的历史文化元素、政府与开发商的影响权重过大以及保护资金的不到位。为了提高哈尔滨历史保护规划体系,本文研究了三个欧洲案例,分别对应这三类历史街区,分析案例中的规划手段和实施可行性,结合哈尔滨情况加以对比。案例中主要对街道保护城市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案例背景介绍和规划手段进行细致分析,及案例优劣势评价。最后针对分析内容,提取和制定出针对哈尔滨自身特点的保护对策。案例分析研究重点集中在五个方面:操作指导,公众参与,过程监督,多方合作与资金来源。最终在这五方面的基础上,提炼和因地制宜地制定哈尔滨的保护规划对策。本次研究中得出,专家学者们需要为实际操作者与历史街区使用者们提供清晰、细致的操作指导;公众与其他社会团体、组织应该鼓励参与到历史保护的全过程中来;历史保护的资金问题也不应局限于政府拨款,而是从社会层面、各机构合作活动中获取投资;媒体要对历史保护规划和实施阶段起到全程监控的作用。希望从案例中总结出的对策方法,帮助哈尔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实施能更有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