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的东北地区女青年体型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xiaw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然环境的改变,人们的体型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我国于19741975年、1987年、1997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人体测量,先后制定了GB1335-81、GB1335-91和GB/T1335-97《服装号型》标准。距离最近一次服装号型标准的制定已经有了15年之久,因此急需对人体尺寸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统计调查。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体型差异明显,这就要求要有针对性的、分地域的对人体进行测量,分析体型特点。针对如上现状和要求,本论文对东北地区(指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1825周岁的女青年(出生年份为1993年——1986年)进行人体测量与信息采集,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本论文采用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与手工测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体数据信息的采集。三维扫描测量因其快速、准确而作为主要人体信息采集方式,所用仪器是Tecmath三维扫描仪。对三维扫描仪测量不到或者测量不准确的部位辅以手工测量的方式,测量工具采用马丁测量仪。本文共采集了347个样本,通过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论文对东北地区女青年体型的一般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将东北地区女青年人体信息数据与全国样本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了比例特征、体型分布、号型覆盖率等几个方面,进而得出了相关结论。本论文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论文得出了东北地区女青年服装用基本部位及控制部位的均值。身高:162.3cm,净胸围:82.2cm,腰围:69.7cm,臀围:92.4cm,第七颈椎点高:137.2cm,坐姿颈椎点高:63.9cm,右臂长55.6cm,腰围高:100.4cm,颈围:32.3cm,总肩宽:36.8cm。(2)东北地区女青年身高的均值较1997年全国样本高,在身高的影响下,高度方面的统计结果都不同程度的大于1997年统计的全国样本数据。在围度方面除臀围外都略小于1997年全国统计数据,整体上来看东北地区女青年体型较1997年全国样本修长。(3)东北地区女青年按照国家体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体型覆盖率为:Y体型占3.2%、A体型占32%、B体型占55.4%、C体型占9.1%。四种体型的总覆盖率为99.7%,其中A、B体型占87.4%。(4)将东北地区女青年按照身高5cm为档差划分,得出了每个身高档尺寸的平均值。(5)对人数较多的A、B体型按照身高和胸围计算了覆盖率,A体型中身高胸围覆盖率最大的是165/80,所占的比例为3.23%。B体型中身高胸围覆盖率最大的是160/80,所占的比例为5.87%。以上结论为服装企业进一步了解东北地区女青年体型提供了有力的数字依据。本论文的分析与研究对服装工效学、服装号型标准、人体测量学等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快速发展使得国家逐渐放宽了对人口迁移的限制,无论是对于迁入地还是迁出地,迁移人口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迁移人口进行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是提高企业软实力水平的关键,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更能极大地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
全员生产性维护系统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现代跨国制造型企业经过30多年的实践检验,被证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它强调不断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
面对建筑幕墙行业的激烈竞争,C公司需要保持自身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利益,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地位,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
医院户外空间环境是医院建筑的外部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变革,人们已经意识到原有医院外部的环境已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医院户外空间环境对于病人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与其所在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网络文化是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互动的产物。网络文化一方面映射着现实社会,同样也深刻的反作用于现实社会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作为经济形式特殊且重要的群体——国有企业关乎于经济发展的命脉,搞活国有经济,国有控股公司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其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急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急速的社会转型给中国社会治理带来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一般来说,社会转型期,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
随着我国生产、生活用电量的大幅增长,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国家陆续制定和修改了多项政策法规,来减少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电气防火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但是目前
随着人们对海洋科学研究和商业开发兴趣的日益增加,点对点水声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自主水下航行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水下传感网络正成为海洋研究中的热点。利用水下传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