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4次 | 上传用户:qq1123388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表现的尤为突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009年全球饥饿人口超过10亿,其中,发展中国家占98.5%。本文从粮食供给能力和粮食获取能力两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作了较为全面的系统分析。本文首先在对粮食安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发展中国家的特点,探索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理论,为下文实证分析作铺垫。主要从粮食安全的内涵、衡量、影响因素;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与贫困的内在关联;粮食安全与制度变迁和农业技术进步的关系;以及粮食安全数理模型一般框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其次,利用粮食不安全发生率、DES、GHI等指标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客观的比较分析。由此发现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依然严峻,而且各地区间粮食安全进展不平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粮食不安全范围最广、程度最深,而且粮食安全进展不利,有不断恶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低的特点决定了其粮食安全总体上表现出较大的脆弱性和长期性特征。第三,根据多种衡量指标通过建立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决定因素。得出结论认为粮食供给和粮食获取是粮食安全的两个决定因素,粮食供给是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粮食获取是在粮食供给充足的情况下粮食安全的充分条件;粮食获取比粮食供给在决定粮食安全中的作用要大,表明了粮食获取在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而且,范围更广的食物安全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第四,利用HP滤波及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供给能力和粮食获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供给及获取能力的政策进行了评析。由此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供给在全球粮食供给中处于不利地位,微观层面的粮食获取能力较弱;粮食生产是发展中国家粮食供给的最主要来源,但其占粮食供给总量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粮食净进口的比重则日益上升,表明发展中国家的粮食自给能力逐渐变弱;人们的收入水平及粮食价格是影响粮食获取能力的重要因素。最后,在分析中国粮食供给能力与获取能力历史变迁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中国粮食供给能力与获取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而为提升中国的粮食供给能力与获取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通过分析认为中国的粮食安全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粮食不安全人口数量依然庞大。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资源性的投入,如土地和灌溉用水等。中国的粮食不安全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的粮食获取能力则更低。要想真正实现中国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的粮食安全,就必须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其自行生产和购买粮食的能力。
其他文献
空气舵是保障气垫船操纵的关键系统装置,空气舵的气动力性能直接决定了全船的操纵性能。就一 艘特定的气垫船而言,空气螺旋桨后的尾流场情况是既定的,在客观尺度限制下要求对
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干扰(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interference,CRISPRi)是一种新型转录抑制技术,该系统包含RNA介导的DNA内切酶
针对传统的矢量控制算法开发,由仿真到应用转换过程复杂繁琐、开发效率低等特点,提出分别利用将控制芯片囊括在仿真环里的软件在环仿真和dsPACE半实物仿真两种相结合的仿真技
本文通过检索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对现代汉语中一类较为特殊的句式——“对”字句进行了描写、分析和解释。研究的过程中,文章运用多种理论工具,坚持
《孔学堂》(中国思想文化评论)以“立足当代弘扬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对话多元文明”为办刊宗旨,是全球第一份中英双语对译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交流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杂志。  2014年以来,杜维明、成中英、牟钟鉴、郭齐勇、吴光、张立文、俞荣根、周桂钿、宋志明、黄俊杰、冯达文等海内外硕儒,顾彬、安乐哲等国外著名汉学家,欣然为《孔学堂》杂志命笔。杂志社与来自中国外文局、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编译局、中译出版
20世纪80、90年代蒙古族文学史上出现了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写作热潮,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相呼应,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占领了大块的文学空间,一度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