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上的求索——论安妮·塞克斯顿诗中的自我确认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150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安妮·塞克斯顿诗歌创作的“边缘性”特征,针对传统学界对塞克斯顿作为自白派诗人“对外界不闻不问,一心沉醉于自我暴露”的刻板印象,本文将诗人置于其生活环境的“城市之郊”,“时代之郊”以及个体存在的“生命之郊”三重背景中进行全面考察,结合美国战后进入冷战时期的政治因素,晚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特性,以及美国城郊地缘的文化现象等时代背景,从而将安妮·塞克斯顿的诗歌视为女性自我在时代境遇中的发声和反抗。   对安妮·塞克斯顿其人其作的探讨终究绕不开她的死亡冲动,无论是在诗中还是在心理理疗的过程中,诗人在文字中都呈现了一种独特的对死亡的执着。然而,深入其诗歌文本,笔者发现,在其死亡欲望的背后暗藏着强大的生的欲念,而诗人对在世生命形态的终结实际上也是为了向另一种存在方式——女巫的生命形态——飞升,这样一来,安妮·塞克斯顿的向死之旅就成了一场自我发现和自我接受的命途,本文通过前两个章节对诗人在时代背景中自我定位的考察,追溯其死亡欲望的根源,并以此为立足点,在第三部分中探讨其死而重生的自我追随,对女巫生命形态的向往,以及对女性生命礼遇的赞叹和回报。
其他文献
马瑞辰是清代考据学大家,其代表作《毛诗传笺通释》集录了历史上注释《诗经》的典范之作,包括《毛传》、《郑笺》和陆氏《释文》等注《诗》佳作,并引用了清代一些著名学者的考据
摘 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媒行业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传媒产业的发展与变革。鉴于此,文章将对新媒体加以简要概述,并指出新媒体的出现对我国传媒产业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新媒体 传媒产业 影响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在科学技术水平迅猛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
童话一词涵盖传统的文学童话和当代的视听童话,本文用西方的生态思想资源和批评方法对这种广义上的艺术样式进行新视角下的重读,首要目的是借用生态批评的方法研究、解读经典作
本论文,蒙占族叙事民歌(喇嘛之歌)《万莉》的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即它的起源,发展趋势及多种变体的比较来阐明它的艺术,思想及文化内涵。本文由绪论,主题(第一章,第二章,第三
随着汉语个性研究的深入,相对于印欧语言而言,连谓句作为汉语特殊的句法结构,也受到了许多语言学者的关注。但由于汉语是缺乏形态的语言,连谓句中连用的动词之间也没有形式上的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