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波格丹诺夫的“系统思想”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wl13751412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A.波格丹诺夫(马林诺夫斯基,1873—1928)是十九世纪术二十世纪初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由于他本人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不仅在自然科学跨学科领域研究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哲学和社会学等方面同样有着个性鲜明的观点和主张。所以对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通过围绕对所选取人物主要思想进行展开论证的方法,探讨A.A.波格丹诺夫的“系统思想”,以他本人思想演化的时间作为纵向维度,以不同领域中的统一思想作为横向坐标,构建起文章的框架,主要立足于他的两本代表性专著——《经验一元论》和《组织形态学》。本文力图将波格丹诺夫的“系统思想”引进来介绍给国内系统科学研究者,对国内目前的系统科学发展有所裨益,同时也希望能做到澄清由于历史因素对他造成的误解。本文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解释学方法本论文主要立足于波格丹诺夫本人两本专著,对俄文原著进行重新解读剖析,然后得出笔者的理论分析和理论架构;2比较分析方法除了对原著进行解读之外,还将上述得出的分析结果与其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目的是证明波格丹诺夫思想的先进性和一致连贯性;3正反论证相结合的方法不仅通过对波格丹诺夫的观点进行逻辑建构,做出正面肯定,而且将波格丹诺夫的理论观点放入到大的历史背景之中看到其局限性。力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寻这一理论新的生长点。通过研究,笔者理清了“经验一元论”与“组织形态学”之间的内在联系。详细的阐释了“经验一元论”如何巧妙地避开了经验批判主义者们所犯的错误,得出一个结论:“经验一元论”追求的统一指的是平行并列两方面“关系”的统一,而非物质实体的统一;“普遍置换”这一方法的运用,已经暗示了自然界、社会等各个领域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存在。笔者同时对波格丹诺夫“系统思想”(主要是指组织形态学)的概念、机制、方法等方面作了梳理分析,得出了它的基本构架(见第三章表二)。通过研究发现,三种组织形式、三种联系方式等都是对“关系”思想的具体再现,是抽象范畴应用于具体科学的过渡。方法上,也由原来“普遍置换”的静态模式转变成动态模式(具体表现为形成机制和调控机制)。可以说,这些思想是前人研究中没有涉及过的,也是本文创新之一。尤其是对“复合体”以及“积极性—阻力”等概念的理解和阐释,不仅远远超越了当时的学科局限,具有划时代意义,就是现在应用到有关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作者试图通过研究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1扩展对波格丹诺夫系统思想中“组织”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挖掘其理论的哲学根源;2在国内首次较为全面地综合波格丹诺夫的观点,为国内系统科学工作者了解本学科发展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观点;3通过对波格丹诺夫思想的研究,为解决过渡时期思维转型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模式。
其他文献
软组织内异物属于急诊科发病率较高的创伤之一,对于金属异物而言,可通过X线数字化摄影进行检查,但其对玻璃丝、玻璃渣等非金属异物的影像并不明显,导致临床诊断难度系数较高,
陈亮,南宋事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两宋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一生以经世济民为志向,以事功经世为价值选择。针对南宋时弊,他广泛开展了涉及财政体制、农商业、
夫欲成大医者,必先立其心。当先具悲天悯人之仁念,怀救民济世之心,而后钻研医道,渐有所得,方可悬壶也,古之成大医者,未有不先立心而习医者,夫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
本研究分析了CT、磁共振成像(MRI)多模态检查用于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信阳市固始县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
2次重复试验研究了小麦米糠基础日粮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雏鸡生长、免疫功能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每次试验48只7日龄鸡随机分为2组,即基础日粮组、基础日粮添加0.1%酶
<正>当下社会既是"图像社会",又是"消费社会",更是图像与消费合谋的"图像消费社会"。在"图像消费社会",图像所代表的符号意义成为人们消费的指南和旨归。电影既作为商品被消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临床较为常见,发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病情进展快,转移早,因此确诊时普遍已到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时间,因此手术切除率不到20%。对于不能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