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激发地脉动源区的定位及分析

来源 :浙江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ini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上地震台站记录的地脉动信号(~0.05-0.5 Hz,一般以~0.12 Hz为界,分为单频和倍频两类)主要源自海浪活动。台风期间,剧烈的海气交互作用激化海浪活动,促使地脉动信号显著增强。台风期间的地脉动信号特征随台风进程而演化,使得利用地脉动研究台风成为可能。本文分别利用陆上地震台阵和海岛地震台站记录的地脉动信号,对台风激发的两类倍频地脉动源区进行定位及分析。鉴于P波倍频地脉动的远距离传播特性,本文采用中国东北地震台阵和日本高灵敏地震台阵的连续地脉动数据,利用基于3-D地球模型的台阵聚束法,对台风Lupit(2009)激发的P波倍频地脉动源区进行定位追踪。与基于常规1-D模型的台阵聚束定位结果相比,3-D模型的聚束定位偏差更小,不同台阵间的定位相关系数更高,且定位结果与台风轨迹及地脉动数值模拟源区的符合程度更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台阵聚束法远距离定位台风激发P波倍频地脉动源区是可行且有效的;3-D模型适合中等距离及以下或复杂地质结构地区的地震波走时预测,能够相对提升台阵聚束定位的精度。台风激发的沿岸倍频地脉动源区,主要由台风激发的涌浪传播至海岸,反射并与来波相互作用于海底产生,因此其信号存在与涌浪频散对应的频散特征。本文选取台风Megi(2010)期间台湾及琉球群岛上台站记录的地脉动信号,通过滑动窗口分数阶傅里叶变换获取频散倍频地脉动的频率变化,以反演台风激发涌浪的源区。结果显示,利用台湾东部沿岸地震台站记录的频散倍频地脉动反演的台风激发涌浪源区,与欧洲中期气象预测中心的ERA5再分析海浪数据之间具有较好的动态一致性。这表明反演的台风激发涌浪源区是相对可靠且准确的。本文研究表明,以台风激发地脉动源区为跳板研究台风是可行且有效的。此外,鉴于台风与地脉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利用地脉动研究、观测和追踪台风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有望为传统台风观测方法作补充。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对传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适用于风力发电、风洞实验、汽车空气动力学测试以及航海航空等恶劣环境条件下能正常稳定工作的风速
涡流热成像是涡流检测和热成像技术的结合,具有非接触、检测面积大、高分辨率成像等优点。针对常规涡流热成像方法检测防腐漆下金属表面裂纹信噪比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方向
在过去几十年来,面对人类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全球能源短缺的问题,而光催化分解水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很好的策略。因此合成出一系列具有优良光催化活性的催化剂迫在眉睫。但
肿瘤细胞生物标志物的有效检测已成为目前生物医学领域关注的焦点。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电解质栅控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SGGT)的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可
随着过程生产装置规模的扩大和工艺要求的提高,应用DCS控制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控制,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系统可靠性,成为过程工业的必然选择。本文在研究腈纶工艺流程的
未来代替能源最有效的技术之一是利用光催化和电催化技术将太阳能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合成是关键技术之一。研究发现,大多数过渡金属(例如Co、Ni、Fe、Cu)复
近年来,在单幅图像的超分辨率(Super Resolution,SR)重建算法中,基于稀疏表示的图像超分辨率算法由于其重建图像的视觉效果较好,得到了广大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但是该方法
合理科学适用的绩效考核有助于评价员工价值,提升员工能力,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效率,调控内部资源,优化内部运营流程,减少各类费用支出,降低企业
全控型开关器件的诞生,使电力电子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随着非线性电力电子装置的大量使用,给电网注入了大量谐波电流。此外无功电流和三相不平衡电流也让电网电能质量面
随着露天煤矿开采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露天煤矿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露天煤矿在规模、工艺、技术和管理方面不断进步,已经成为产量位居世界第二的采煤强国。但相对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