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全明星”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 cv.“All star”)为试材,系统探讨了不同的肥料种类、灌溉方式以及水肥组合对草莓生长、产量品质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目的是找到适合温室草莓生长的灌溉方式和肥料种类,及合适的灌水和施肥量,为节水节肥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对等量肥效的控释肥和化肥处理的草莓生长、产量品质以及肥料的农学利用效率的研究表明,控释肥处理都要优于化肥处理,控释肥处理的草莓收入比化肥有较大提高。2.分根灌溉(PRD)处理在保持产量和植株的水分状态以及节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PRD1和PDR2处理的叶水势相应地比DI1和DI2处理叶水势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而气孔导度较低;PRD2、DI1和DI2等处理下的产量却比FI处理的明显降低,因此,PRD2不适宜在设施草莓生产上应用。然而适当增加PRD灌溉量(如相当于全灌灌水量的70%),在草莓产量不明显下降的前提下,仍能节约大量的灌溉水。3.不同水肥处理间草莓的各个生长指标都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看各指标在75%水分处理条件下较好。75%水分与任一肥料处理组合(T6、T7和T8)和施肥条件下完全灌水处理组合(T10和T11)的植株的生长势较强,说明在完全灌水条件下,在一定施肥限度内,肥料越多,植株的生长势就越强,肥料对作物的促进作用越大;在水分亏缺的条件下,施控释肥多少对草莓植株生长势的影响不大。4.不同水肥处理对草莓生育期内生理变化的影响为:中水高肥处理(T6)的植株各个时期的光合速率在所有处理中均最大,其次是高水高肥(T10)和高水中肥(T11)处理。干物质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中水中肥)T7处理中,比T6处理仅高2.9%;75%肥料处理比100%肥料处理的还要高,但差异不显著。T6和T7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而且变化较稳定。根系活力在75%水分灌溉下达到最大值,T6和T7处理的根系活力的最大,两者的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时期叶片中SOD、POD、CAT活性,都是T6处理各时期的活性最高,MDA含量在各处理中相差不大。土壤水势在T2(低水高肥组合)、T7和T10处理中变化幅度最大。说明从生理指标看,T6和T7处理是草莓生长的最优组合。5.水肥耦合能显著改变草莓的品质和产量,但是产量和品质都不是随水分和肥料的增加无限制的提高的。T1(低水空白)、T7和T10处理的草莓的内在品质较好;T7处理的草莓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T11处理的草莓的单果重最大,其次是T6和T7处理;毛收入是T6处理的最大,纯收入是T7处理的最大,T7和T6组合在增加草莓经济效益上较好,因此处理T6和T7是最优组合。6.不同水肥组合对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T7处理肥料的农学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片中的氮含量在T2、T3、T6和T7处理的变化不大;T7处理叶片磷的含量最高,T6处理次之,二者的差异性不显著;钾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氮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7处理的肥料农学利用效率最高;T6、T7和T11处理组合中叶片中大量元素的含量较高,而且变化也比较平稳,T6和T7处理下差异不大。综上所述,T7处理是低投入高产出的最优水肥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