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经济及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作为独立经济实体,必须在资本保全基础上实现资本最大增值是企业的目标,是历史的必然。会计上,资本保全实际上是所有者权益的保全,它要求企业必须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以补偿后才能确认收益。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与会计模式的选择密切相关,它们的组合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和通货膨胀的强度两个因素。本文在进行了大量资料收集、整理及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采用资本保全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保全与会计模式以及构建适合我国企业资本保全会计模式的设想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就我国企业所处的宏、微观环境及相应会计改革的分析,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资本保全为基本目标,是历史的必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企业体现资本保全提供了最佳微观环境;会计改革中资本金制度的建立又为资本保全的实现提供了保证;现有传统资本保全理论内涵狭窄、企业资本保全中会计原则上存在的问题,这些具体表现显露出现有传统资本保全观局限。由此论证了我国企业采用资本保全的必然性。 第二部分:就如何认识资本保全及相应的会计模式选择,首先从资本的认识入手,详细论证了资本保全理论,并在资本保全理论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资本保全概念与会计模式的选择及应用。其目的旨在明确:第一,资本内涵是质和量的统一,在会计上资本保全中的资本意指所有者(股东)权益,并将资本界定为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企业对资本概念的选择取决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第二,资本保全理论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就资本保全定性定量的分析,提出两种资本保全观念和由两种计量单位的组合形成四种不同的资本保全,即名义财务资本保全、一般购买力财务资本保全、名义实物资本保全和一般购买力实物资本保全;(2)通过对资本保全与资产计量、收益确定的关系分析,提出资本是否得以保全取决于资产的正确计量,收益的确定要以资本保全为前提条件;(3)分析了资本保全对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影响,认为资本保全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之中。第三,在对未计量的知识资本保全以及资本风险保全的分析中,讨论人力资本保全、其与财务资本保全、实物资本保全的关系以及企业资本营运中的资本风险保全。第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