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成名之作,2002年获得英国最高文学奖项布克奖。小说一问世就受到了批评界的广泛好评,一举奠定了扬·马特尔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小说中充满了奇幻瑰丽的想象和隐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蕴。本论文立足文本细读,围绕人类生存境况这一主题,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信仰三个层面,对《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隐喻叙事进行解读,力图阐明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概述了扬·马特尔及其代表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文学地位,国内外研究综述,隐喻的概念及其理论溯源以及本文的选题、意义与结构。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论述人与自我的隐喻。一方面,通过比较小说中的作家“我”与作者扬·马特尔相似的人生经历,揭示文学作品亦是作家寻找自我、构建自我的场所。另一方面,分析论述了少年Pi从迷失自我到认清自我、实现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揭示少年Pi对自我认识的发展嬗变。第二章分析论述人与自然的隐喻。少年Pi与孟加拉虎的海上冒险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隐喻。首先分析了小说在抒写美丽神奇的大自然的同时,也在无情地批判现代文明对大自然贪婪无度的掠夺和破坏;其次分析解读了孟加拉虎这一形象的隐喻意义。第三章分析论述人与信仰的隐喻。Pi对宗教信仰的博爱是正常的且有意义的,而海上漂流让Pi开始质疑自己心中的上帝,获救后Pi拥有了自己心中永恒的精神力量,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宗教信仰,探讨了现代社会人们普遍的宗教信仰问题以及信仰对人类生存的意义。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少年Pi的奇幻漂流》影射了生活在大地上的“人”将永远面对与自我、与自然、与信仰的矛盾冲突,这是一部关于人类生存困境的隐喻之作;它让我们每一个生活在以技术、消费、人类中心主义等为特征的现代文明中的个体反思自身;小说的主题意蕴宏大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