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滴眼液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本文设计与制备了水溶性壳聚糖表面修饰纳米脂质载体眼部药物递送系统。以期利用壳聚糖的生物粘附性和粘膜促透性,改变纳米脂质载体的表面性质与药物传递性能,创新一种具有较好的眼部滞留能力、较强的角膜促透作用的新型眼部药物递送系统,并对其进行系统的评价。本文首先以高脱乙酰度壳聚糖为起始原料,在均相条件下进行N-位乙酰化反应制备非衍生化部分脱乙酰度水溶性壳聚糖;并利用IR、XRD对合成产物进行鉴定;采用酸碱滴定法对其脱乙酰度进行测定;采用流变仪测定产物的溶液黏度。该表面修饰材料的改进后合成工艺绿色、简便,水溶液具有较好的黏度特性。选择氟比洛芬为模型药物进行处方前研究,对其基本理化性质:溶解度,热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并建立了简便可行的氟比洛芬HPLC体外分析方法,为处方设计与评价提供依据。采用熔融-乳化法制备氟比洛芬纳米脂质载体,再通过物理吸附机制构建氟比洛芬水溶性壳聚糖表面修饰纳米脂质载体眼部药物递送系统,并对其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药物包载状态和稳定性等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经0.15%水溶性壳聚糖(w/v)表面修饰后纳米脂质载体粒子表面电性由负电性转变为正电性(-4.7 mV—+22.1 mV),平均粒径89.3 nm,粒度均匀,包封率和稳定性良好,药物呈非晶体形态。采用离体兔角膜透过试验对水溶性壳聚糖表面修饰纳米脂质载体的角膜促透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15%水溶性壳聚糖(w/v)表面修饰纳米脂质载体具有较好的促进药物角膜透过作用,其表观渗透系数分别是滴眼液、未表面修饰纳米脂质载体的1.75倍与1.40倍。以非损伤性γ-闪烁扫描示踪技术对制剂的在体角膜前消除动力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0.15%水溶性壳聚糖表面修饰制剂较滴眼液有更长的角膜前滞留时间。采用荧光标记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对水溶性壳聚糖表面修饰纳米脂质载体的跨角膜药物转运机制进行了研究,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荧光标记物主要以扩散-跨细胞途径发生角膜透过;水溶性壳聚糖表面修饰并未改变纳米脂质载体的药物转运途径。以脂质体为拟生物膜,进一步考察了水溶性壳聚糖表面修饰纳米脂质载体与脂质体接触过程中药物的转运机理,结果表明药物以碰撞触发的再分配方式扩散进入生物膜内。在体兔眼部刺激性结果表明,所制备制剂具有良好的眼部耐受性,且能明显降低滴眼液的刺激性。以荧光物质—香豆素6标记水溶性壳聚糖表面修饰纳米脂质载体,对其增加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药物摄取进行了可视化考察,结果表明水溶性壳聚糖表面修饰能够增加药物的跨膜转运。细胞毒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制剂能显著降低滴眼液的细胞毒性。利用兔急性结膜炎模型,对所制备制剂的抗炎药效学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该制剂能够显著抑制炎性症状的发生和发展。基于以上试验结果,水溶性壳聚糖表面修饰纳米脂质载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滴眼剂角膜透过性低和眼部滞留时间短的弊端,是一种很有实际应用潜力的新型眼部药物递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