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传》是研究春秋历史的重要文献,在史学和文学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史书为记君王之言行而诞生,主要目的是“存史”。任何时代史书存史的方式无外乎是“记言”与“记事”,但无论是言还是事,最初其围绕的中心就是“君主”。作为史学著作的《左传》记载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因此不能完全说是以“君主”为中心而作。但从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君主群体仍然是作者重点记载的对象之一。作者在记录这些君主生平言行的过程中,注意到君主群体在春秋时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有意通过大量笔墨和篇幅对君主群体进行了深入描写和着力刻画。本文即以《左传》中的君主群体为研究对象,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君主群体做形象分析,探究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所采用的文学艺术手法,以及其蕴含的丰富价值。本文分四章对《左传》中的君主群像进行分析研究:第一章“王室衰微下的东周天子群像”,具体梳理了《左传》中的周天子,按照性格、能力、作为等要素,将他们分为“惛者”、“乱者”和“抗争者”这三大类型,然后结合典型事迹,对每种类型的天子进行分析。《左传》作者没有因为他们是天子便特殊对待,而是将他们作为普通人进行了较为客观真实的记录,贯彻了史官一贯秉笔直书、不妄加赞美、也不隐其恶行的传统,将平凡而又真实的周天子群像展现出来。第二章“战乱动荡局势下的诸侯国君主群像”,以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君作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同样根据诸侯国君的性格、能力、经历、历史功绩等要素,将众多的诸侯国君分为“贤明之君”、“昏聩之君”和“平庸之君”三大类,并对每种类型的诸侯国君进行列举分析。其中“平庸之君”是以往研究者鲜少涉及的。春秋时期诸侯国数量众多,君主更迭更是异常频繁。《左传》不可能将所有君主一一记载在册,只能挑选极具代表性的君主来记载其主要言行,而大部分有记载的君主其形象也绝非是单一的。为使分类更为合理不显杂乱,故本文仅以常规的划分标准将众君主分为三大类型。第三章“《左传》塑造君主群像的文学艺术手法”,主要讨论了《左传》在塑造君主群像时所采用的文学艺术手法。本章以原文具体事例为基础,从灵活的描写手法展现人物生动形象、合理的叙述方式与材料剪裁丰富人物形象、通过对比与衬托突出人物复杂形象、通过评论完善人物形象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左传》在塑造君主群像时所运用的文学艺术手法,以及这些艺术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左传》中的人物之所以显得栩栩如生,是因为作者在描写人物时并不是简单地平铺直叙,单纯罗列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运用了丰富的文学艺术手法来对人物形象进行生动形象地塑造。第四章“《左传》君主群像塑造的价值与影响”,主要从“惩恶劝善的道德教育”、“崇礼尚德的政治借鉴”以及“对后世文学产生影响”三个方面,讨论了《左传》君主群像塑造的价值及其影响。《左传》无论是作为历史还是文学典籍,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价值之大更是不可估量,特别是为后世文学提供的借鉴价值更是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