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与文化的不平衡发展带来传统福利供给弱化、家庭伦理失范、社区疏离和精神迷失等风险,影响着具有尊严与意义感的幸福晚年生活的实现。因此,文化对于人们的晚年幸福具有怎样的意义,如何发展老年文化福利,成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城市化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昆明市郊沙朗白族社区为个案,通过呈现城市化转型中的老年福利现状与面临的问题,结合个体进入老年期后社会心理发展任务的分析,构建“文化福利”理论框架,论证城市化背景下老年文化福利发展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基础,探讨如何通过老年福利制度的创新协助老年人获得文化福利的发展。论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先说明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接着回顾与评述研究现状,交待理论依据,然后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加以说明。第一章以社会福利体系为框架,对核心概念“文化福利”进行理论阐释,分析其内涵、外延、功能与目标,为田野经验的分析搭建框架。第二章以沙朗白族社区的历史、现状与城市化转型为背景,通过对老年人物质需要满足状况和城市化进程中老年福利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分析呈现其老年文化福利发展的基础。第三章对沙朗白族社区老年文化福利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深度刻画,以探讨有助于促进老年福利发展的文化资源。第四章对老年文化福利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以专业性文化服务的引入与在地文化资源的整合为思路探讨沙朗白族社区发展老年文化福利的实践策略,以此阐述老年文化福利发展对于破解转型社区老年福利困局与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第五章从老年文化场所与设施建设、老年文化福利供给体系构建、多元供给主体互补的老年文化福利治理三个维度探索沙朗白族社区老年文化福利建设路径。最后一部分“结论与不足”对研究结论和理论回应进行总结,并在分析研究局限的基础上展望研究前景。论文认为,以福利体制创新促进老年文化福利发展是弥补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社区老年福利资源不足,通过增强生活信念与意义感更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老年人对城市化背景下文化转型的适应,进而提升老年福利水平,增进晚年生活幸福的可能路径。文化福利发展应该成为老年福利政策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