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黄斑裂孔治疗的临床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w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研究外伤性黄斑孔(TMH)的临床特点、自然闭合及手术效果。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对TMH自然闭合患者进行临床追踪观察,对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的TMH患者术前术后的裂孔形态观察,分析患者年龄、病程及术前裂孔形态特征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旨在为临床选择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自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间,在我院连续收治的14例TMH患者(12例男性,2例女性),14例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患者术前术后进行OCT及其他常规检查。利用OCT分别测量手术前黄斑裂孔的最小直径,基底直径,裂孔高度,并计算黄斑裂孔指数(MHI)和黄斑裂孔预后因数(HPF)。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患者年龄、病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黄斑裂孔形态测量值、MHI和HPF与术后BCVA的相关性。另附1例TMH自然闭合患者,对其进行3周,5周,8周,6个月的随访,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并用OCT进行裂孔形态的观察,分析其自然闭合及视力恢复情况。 结果: (1)1例门诊随访患者外伤后5周黄斑裂孔自然闭合,8周及6个月后复查OCT黄斑形态无明显异常,但视力提高不明显(0.3+); (2)14例手术患者术后BCVA与患者年龄(R=-0.334,P=0.243)、患者病程(R=0.178,P=0.543)、术前BCVA(R=0.149,P=0.611)、裂孔高度(R=-0.313,P=0.275)、最小直径(R=-0.286,P=0.322)、MHI(R=0.244,P=0.402)、HPF(R=0.060,P=0.837)均无相关性; (3)手术患者的术后BCVA与术前裂孔基底直径(R=-0595,P=0.025)呈负性相关; (4) OCT显示手术患者的术后裂孔解剖愈合率为100%,术后BCVA较术前BCVA显著提高(paired-samples T test)(T=-2.911,P=0.012<0.05)。 结论: (1)TMH患者存在自然闭合现象,对孔径较小且无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青少年患者,外伤后的前4个月,可不急于手术,而应严密观察,随访; (2)TMH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裂孔直径扩大或视功能(视力、视野、视物变形等)持续下降,则应立即行手术治疗; (3) TMH患者术后BCVA与患者年龄、病程、最小直径、裂孔高度、术前BCVA、MHI、HPF无相关性,与基底直径负性相关; (4)裂孔基底直径是评价术后BCVA最佳指标,可作为评价临床手术预后指标; (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0.05),故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可以认为是目前治疗TMH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1)观察慢性低O2高CO2模拟的COPD小鼠模型中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及神经炎症因子表达; (2)探讨腺苷A2A受体与神经炎症的关系。 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六组:对照
目的: 比较水液型人工泪液与脂质型人工泪液在滴用后对泪膜稳定性及泪液容量的动态影响,从而研究两种人工泪液的作用及循环过程,为干眼治疗用药的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相比,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明确地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维课程目标之一。  但是长期以来,课堂上重视知识的传授程度远高于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关注。虽然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也能使学生学到知识与技巧,但是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解决不了学生学习内在动力问题。因此,新课改下的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贯彻落实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以及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R1亚基(NMDAR-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活性的影响。 方
目的: 比较使用甘油保存角膜材料(glycerine-cryopreserved corneal tissue,GCCT)和新鲜材料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患者的屈光状
一、教材依据  我所教授的内容是陕西旅游出版社小学英语第四册第五课《What are you doing?》第一课时。本课将继续学习现在进行时,重点是让学生能用现在进行时进行问答。通过学习,学生将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通过课堂中学生利用实物“动”起来,(学生跳绳,打乒乓球等活动)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现在进行时的应用。学生根据课件中的各种活动进行对话练习,提高学生
期刊
目的: 探讨NGAL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模式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06年7月~2007年8月间我院住院手术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标本5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