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框架效应是指人们对结果相同而表述不同的两个方案进行选择时表现出来的偏好反转现象。Kahneman等人认为,个体在决策编码过程中,不仅可以接受来自决策任务的外部框架,同时也可以主动加工信息形成自我框架。Wang开创性地采用图示法研究了自我框架,提出自我框架效应。综述以往研究发现,个体特征和情境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框架效应的产生。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自我框架和外部框架为研究核心,研究一通过图示填空法,设置正性和负性情境下的股票投资决策问题,由被试自我表征模糊决策情境并做出方案选择,研究不同问题情境、自尊类型和自我框架的关系。研究二进一步用相同的封面故事材料设计外部框架问题,探讨外部框架效应的跨情境一致性,以及不同自尊类型对外部框架效应的影响。同时综合研究一、二比较自我框架和外部框架的异同。研究随机选取312名浙江省某高校学生,依次完成自我框架任务、内隐自尊测试、外显自尊测验和外部框架任务。收集整理被试在自我框架任务中的填空词语后,再从前期被试中随机抽取30名(男女各半)作为评分者,在7点量表上对这些词语进行情绪语气评分,进一步划分自我框架属性。研究结果显示:(1)自我框架情绪语气在正、负情境下存在显著差异(t总体=2.82,p<0.01),相较于负性情境,正性情境的自我框架情绪语气更为积极。(2)负性情境下,在自我框架任务和外部框架任务中,被试在积极框架和消极框架下的风险选择均存在显著差异(χ2自我=5.79,p<0.05;χ2外部=7.47,p<0.01),出现框架效应;正性情境下,均无显著差异,没有出现框架效应。(3)自尊类型影响到决策者对自我框架的编辑,正性情境下,高内隐高外显自尊者倾向用更积极的情绪语气描述方案,形成积极自我框架的比率更高(58.82%);负性情境下,低内隐低外显自尊者的自我框架情绪语气更积极,形成更高比率的积极自我框架(64.29%)。(4)在风险选择偏好上,低内隐低外显自尊在正、负情境下选择风险方案的比率较低,其他类型自尊者没有明显选择偏好,这一结果只出现在自我框架任务中。外部框架下,不同自尊类型对风险选择不存在显著差异。(5)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各类型自尊在积极框架和消极框架下的风险选择差异,结果显示,在负性情境的自我框架任务和外部框架任务中,高内隐低外显自尊差异均显著(χ自我2=4.21,p<0.05;χ外部2=4.15,p<0.05),高内隐高外显自尊差异均显著(χ自我2=7.04,p<0.01;χ外部2=7.00,p<0.01),出现自我框架效应和外部框架效应;低内隐低外显自尊和低内隐高外显自尊的选择差异均不显著。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自我框架效应和外部框架效应只存在负性情境中;(2)只有高内隐自尊者出现自我框架效应和外部框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