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测量系统中相位求解精度问题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kjl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动三维光学自动测量技术以现代光学为基础,融合了计算机图像学、信号处理等学科为一体,具有非接触、高精度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生物医学、逆向工程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主动三维光学自动测量技术使用投影仪向被测物体表面投影光栅条纹图像,然后用CCD相机采集变形的光栅图像,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获得变形光栅图像的相位分布图,最终得到被测物体的三维重构形貌。  单条纹三维测量技术只需要一幅被测物体的变形条纹图,通过提取和恢复其中的有用信息即可实现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常用的方法有:傅里叶变换轮廓术、小波变换轮廓术等。本文针对小波变换法求解相位的方法中一些影响求解精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两种新的相位求解算法。  1.提出了改进的基于小波脊三维测量法。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频特性,可以用来处理局部信号。利用小波变换多分辨率分析的特点,可以用来对局部信号进行细节分析。首先根据小波变换脊求取时的误差关系,建立小波脊的求取误差与相位二阶导(ψ"(b))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去除此影响并获取精确的相对相位图。整个过程仅需投射单幅光栅图像。该方法在保证测量过程快速性的基础上,改善了小波变换三维测量法的测量精度,实时性较好。  2.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改进窗口傅里叶变换三维测量法。主要针对在相位剧烈跳变区域利用脊频率思想求取自适应窗口大小会出现较大误差的问题。所提方法首先推导了小波变换脊的求取误差与相位二阶导(ψ"(b))以及更高阶导数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建立模型计算出ψ"(b)及高阶导数对小波变换脊频率求取的精度影响,并求得去除此影响后更为准确的瞬时频率;最后将精确瞬时频率倒数作为经典窗口傅里叶变换(WFT)的窗口大小,解出高精度的相对相位分布图。相对于改进前的基于小波变换的窗口傅里叶三维测量法,此法在跳变剧烈区域解出的相位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  将本文两种方法应用于实际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解相位较传统基于小波变换脊的窗口傅里叶变换精度较高,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颖的移相控制零电压零电流开关PWM全桥变换器,可在很宽的负载范围内实现超前桥臂的零电压开关,在任意负载和输入电压范围内实现滞后桥臂的零电流开关,拓宽了
传统的河道侧流方法大部分是依靠测流船、铅鱼等设备通过人工定时读取流道进、出口处水尺得到水位值,然后通过查有关河道形状、流态等参数对应的曲线取修正参数后,借助于经验公
随着电力系统负荷的增加,对无功功率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由于无功功率在电网中传输会造成网络损耗以及受电端电压下降,因此大量的无功功率在电网中传输必然使电能利用率大大降低
无人水下航行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UUV)是机器人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而无人水下航行器自主控制系统是该方向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无人水下航行器的自主控制
目前随着Internet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管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网络远程教学、多媒体应用、数据查阅、信息管理等应用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重要的一环,并逐
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评估对军事行动作战决策系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怎样合理科学地建立单个武器装备的效能评估系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将专家系统理论应用到武器装
空间交会对接是卫星、空间站等在轨航天器的重要空间活动,是载人航天任务的核心技术之一。为了改善交会对接航天器系统的鲁棒性和收敛性能,有限时间控制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
随着电子技术不断的进步发展,传感技术作为“感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大型智能控制系统当中,传感器回馈的信息准确无误、稳定而不间断成为系统连续有效稳定运行的前
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是实现智能设备与控制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工业标准,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的各个领域。随着应用的拓展和新技术的采用,OPC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随着控制系统中网络化结构越来越复杂,网络因素对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网络控制系统(NCSs)是通过网络实现闭环的一类系统,系统中的数据都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交换。由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