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肠黏膜通透性、血清内毒素水平改变及微生态制剂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24例,肝硬化患者57例;肝硬化组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32例,肝硬化组均给予相同护肝、利尿等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8周;比较健康组与肝硬化组,肝硬化对照组与实验组肠道菌群、乳果糖/甘露醇尿比值和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差异。结果1肝硬化组血清内毒素、乳果糖/甘露醇尿比值、肠杆菌、葡萄球菌和梭菌较健康组明显升高,肠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明显降低(P<0.05)。2肝硬化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血清内毒素、乳果糖/甘露醇尿比值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P<0.05)。3血清内毒素水平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存在正相关性(P<0.05)。4治疗前肝硬化对照组与实验组乳果糖/甘露醇尿比值、血清内毒素水平和肠道菌群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乳果糖/甘露醇尿比值、血清内毒素水平、肠杆菌、葡萄球菌和梭菌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肠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明显升高(P<0.05)。5治疗前肝硬化对照组与实验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各级别之间例数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Child-Pugh分级A级例数减少,B级例数增加,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各级别之间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和高内毒素血症。高内毒素血症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肝硬化病情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微生态制剂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状态、改善肠屏障功能、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清内毒素水平从而有助于延缓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进一步恶化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