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乌苯美司(Ubenimex)在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ocal advanced non-small celllung cancer,LANSCLC)治疗中抗血管生成作用(Anti-angiogenic effect)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2016年05月~2017年05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LANSCLC患者(临床分期参照2009国际TNM 分期标准:ⅢA期T1-2N2M0,T3N1-2M0,T4N0-1M0;ⅢB 期 T4N2M0,T4N2-3M0),分为2组,每组各24例,详细记录2组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分型、KPS评分等,分为对照组:三维适形放疗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总剂量设定为 60~68 Gy,2Gy/次,5次/周;实验组(乌苯美司+3D-CRT),3D-CRT方法同对照组+乌苯美司(1Omg 口服3/日),第一天起连续10周。48例患者均于清晨空腹时采取外周静脉血(3mL),分别在0周、6周、10周进行外周血采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含量。结果:1.治疗前,对照组和实验组VEGF水平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6周,对照组和实验组VEGF水平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0周,对照组和实验组VEGF水平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近期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急性放射性肺损伤0-1级的发生率,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37.5%、12.5%,实验组0-1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急性放射性肺损伤2级的发生率为29.2%、4.2%,实验组2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急性放射性肺损伤3-4级的发生率为29.2%、4.2%,实验组3-4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8例行3D-CRT和乌苯美司联合3D-CRT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无5级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4.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的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生活质量稳定的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苯美司使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VEGF水平降低,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功能,导致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可能是一个辅助治疗LANSCLC患者的潜在治疗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