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道能级相干态的BERRY相与3-QUBIT纠缠度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阐述了朗道能级相干态的物理意义及其Berry相。文章指出朗道能级的相干态可以看做是二维电子气系统中的出现了一个附加的局域磁通。而这个磁通过2-维电子气单电子波函数的影响就是让它变成朗道能级的相干态。朗道能级相干态的参数在参数空间的移动,相当于这个局域磁通在平面上的移动。这个移动会最终使电子在平面上发生移动,产生Berry相。阐述这些之前,根据参考资料,文章对绝热定理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并给出了Berry相的动力学本质。对于朗道能级的压缩相干态,文章指出这是一个各相异性的系统。文章也给出了这个系统的Berry联络以便于计算其Berry相。文章的第二个部分给了3-qubit纠缠一个新的认识,也给了3-qubit纠缠度的定义一个新的思路。文章从2-qubit的concurrence和投影测量得到了3-qubit纠缠不变量。揭示出了3-qubit纠缠本质上与2-qubit纠缠的联系。说明了3-qubit纠缠与2-qubit纠缠本质上的一致性。同时文章给出了五个纠缠不变量是如何描述一个3-qubit态的纠缠性质的。文章提出为了描述3-qubit纠缠,五个纠缠不变量都是很重要的,不应该把它们组成某一个纠缠度来表示3-qubit纠缠的所有性质。只有综合五个纠缠不变量才能得到对3-qubit态纠缠性质的完整描述。文章对五个不变量的组合建立了3-qubit的纠缠坐标系,3-qubit态在坐标上的位置很好的描述了它的纠缠性质。
其他文献
离子束-等离子体系统在等离子体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等应用以及等离子体集体波动和不稳定性的激发和传播等基础研究中有广泛应用。束-等离子体系统中等离子边界鞘层结构特性就
杨-Baxter方程首先是由杨振宁在解决-维δ势作用模型时提出的,随后被R.J.Baxter在处理格点统计模型时重新发现。后来的理论发展使人们意识到,杨-Baxter方程在量子场论中的可积
学位
巨磁阻抗(GMI)效应是指铁磁材料的交流阻抗在外加直流磁场的作用下发生显著变化的现象。这种效应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等优点,在磁传感器和磁记录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
量子纠缠和量子保真度是量子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在近些年迅速发展的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领域中,二者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对于这两个概念的研究其实从量子理论建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