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萨那古城的建筑及保护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ookie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那古城(The Old City of Sana’a)位于也门首都萨那市区的东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10世纪的萨巴王国时期,萨那就是控制高原贸易路线的要塞之一。希米叶尔王国时期,萨那作为第二首都和皇室宫殿所在地,城内修建了著名的古丹宫。公元7世纪,萨那古城作为伊斯兰教重要的传播中心,其城内建筑成为伊斯兰风格建筑的典型代表,古城内众多的塔屋住宅在整个阿拉伯地区也是独一无二的。萨那先后受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萨那古城曾因自然或人为灾难多次毁坏并多次重建。1918年,土耳其人退出也门后,叶海亚伊玛目建立穆塔瓦基利亚王国,受其专制统治政策影响,萨那古城对外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这使得城内很多传统建筑得以完好保存下来。1962年也门共和国建立,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也门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由于周边地区居民大量涌入萨那城区,人口急剧增加给萨那古城带来诸多问题,其中主要是城区无序扩张和城内基础设施的落后。另外,萨那古城内很多古建筑特别是传统民居,因为缺乏维护而日益破败。面对这些问题,也门当局政府无力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为了保存这座历史名城,在也门政府的请求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0年发起了萨那古城保护行动。在保护行动中,教科文组织向也门政府提供大量资金和技术援助,并吸引了众多国际力量的参与,在保护世界遗产的同时,也为当地训练了一批专业人员。经过大量保护和修复工作,萨那古城重新焕发生机,于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遗产。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萨那古城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叙述了萨那古城从萨巴王朝到也门共和国时期的历史,分析萨那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萨那古城内的传统建筑及特点,萨那城内现保留的主要建筑有清真寺、住宅、公共浴室等,这里重点介绍了当地传统住宅的建筑特点。第三部分介绍了萨那古城保护行动,首先先分析了现代化对古城的影响及古城自身面临的问题,随后对保护行动的各方面进行论述,特别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保护行动的指导作用。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此次萨那古城保护行动对我国世界遗产及文物保护的启示。笔者在广泛搜集、整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萨那古城传统建筑的特点,论述了现代化过程中萨那古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期能够完善目前国内对萨那古城保护相关问题的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考察魏晋北朝时期山西少数民族与汉族人口分布的数量、比例、地域变化情况。东汉以后,匈奴、鲜卑、西羌、乌桓等少数民族大量进入山西,对山西的人口分布造成了极大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