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高危性行为(无保护肛交和多性伴)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共疫理论,探讨多种并发的社会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相互作用对MSM高危性行为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2018年4月,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助下,依托智同公益友同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开展现况调查。采用非概率抽样招募前来友同门诊做自愿咨询检测的广州市MSM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电子问卷详细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和性行为特征、高危性行为和社会心理行为问题(包括:儿童期性虐待,亲密伴侣暴力,抑郁症状,内在同性恋嫌恶,高性感觉寻求,性行为前饮酒和助性剂使用)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危性行为的关联因素;运用?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存在的数目与高危性行为的剂量-效应关系,进一步构建多阶潜变量共疫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对高危性行为的共疫作用。统计分析均采用SAS 9.4软件完成。结果:1.基本情况:568名MSM的年龄范围为1851岁,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26.00(23.00,30.00)岁;72.01%的MSM为非广州市户籍,在本地居住时间超过一年者占87.3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78.70%、未婚者占87.68%、在校学生MSM占16.73%;同性恋和双性恋者分别占72.18%和22.54%,86.09%的MSM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首次同性性行为平均年龄(21.90±4.44)岁,28.17%的MSM在首次同性肛交时未使用或记不清是否使用了安全套;调查对象的性感觉寻求平均得分(25.92±6.54)分,有儿童期性虐待、亲密伴侣暴力经历者分别占23.59%、13.20%,抑郁症状、内在同性恋嫌恶的发生率分别为45.60%、58.63%,近6个月曾在性行为前饮酒和使用助性剂的比例分别为33.80%、33.40%;568名MSM中有500名MSM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肛交性行为,无保护肛交和多性伴的报告率分别为44.40%、60.40%。2.关联分析:本省非广州市户籍(OR=1.60,95%CI:1.032.48)、曾婚(OR=2.44,95%CI:1.414.21)、工作现状为在职/兼职(OR=1.70,95%CI:1.022.86)、非在职(OR=2.04,95%CI:1.103.78)、首次性行为未使用(OR=1.78,95%CI:1.152.75)或记不清是否使用安全套(OR=2.93,95%CI:1.416.07)、高性感觉寻求(OR=1.50,95%CI:1.052.15)的MSM无保护肛交发生风险显著增加,随着文化程度升高,无保护肛交发生风险降低(趋势?2检验,P<0.05);高性感觉寻求(OR=1.94,95%CI:1.352.79)、有儿童期性虐待经历(OR=1.86,95%CI:1.192.91)和性行为前使用助性剂(OR=2.41,95%CI:1.603.61)的MSM拥有多性伴风险显著增加,较高龄组(OR=0.55,95%CI:0.320.95)、首次性行为的年龄≥18岁(OR=0.53,95%CI:0.281.00)的MSM拥有多性伴风险降低。3.共疫作用分析:94.80%的MSM至少存在一种社会心理行为问题,76.00%的MSM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社会心理行为问题;社会心理行为问题存在的数目越多,无保护肛交(aOR=1.23,95%CI:1.051.45)和多性伴(aOR=1.33,95%CI:1.131.56)的发生风险越高。二阶共疫结构方程模型各项拟合优度指标优于一阶共疫结构方程模型,解释高危性行为变异能力明显增加(R一阶2=66%,R二阶2=91%),由暴力事件经历、精神健康状态和物质使用行为潜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共疫负担与高危性行为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标准回归系数=0.96),其中精神健康对共疫负担的贡献最大(R2精神健康=96%,R2暴力事件=58%,R2物质滥用=34%)。结论:1.广州市MSM无保护肛交和多性伴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仍然具有较高的感染和传播HIV风险。2.本省非广州市户籍、曾婚、低文化程度、非在校的社会人员、首次性行为未使用/记不清是否使用安全套、高性感觉寻求者发生无保护肛交的风险显著增加;年龄和首次性行为年龄较小、高性感觉寻求、有儿童期性虐待经历和性行为前使用助性剂的MSM多性伴风险升高,应关注重点人群,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3.广州市MSM经历多种并发的心理社会行为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共疫负担与高危性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社会心理行为问题存在的数量越多,无保护肛交和多性伴的发生风险越高;二阶潜变量共疫结构方程模型优于一阶潜变量共疫结果方程模型,由暴力事件经历、精神健康状态、物质使用行为潜在相互作用形成的共疫负担与高危性行为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其中精神健康对共疫负担的贡献最大。因此,在制定干预措施和卫生保健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在MSM中多种并发的社会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内在的相互作用,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多组分干预策略以提高干预效果,在有限的卫生资源条件下,可优先考虑精神健康的筛查及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