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发展,知识的作用日趋明显,与知识有关的产品、服务在国际贸易中迅速发展,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普遍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高科技产品的贸易量在全球出口中的比例逐渐升高,特别在1994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成立以来,单纯货物贸易转向货物、服务、技术贸易三位一体方向延伸,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结合越来越密切,针对知识产权与国际摩擦问题,各个国家相继出台并施行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其中,美国在这一方面施行最早,在立法上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并针对WTO的TRIPS协议的规定,制定《乌拉圭回合协议法》,除此之外,美国拥有多层次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体系,确保知识产权法顺利运行。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中高新技术产品数量实现高速提升,从2003年进出口总值3269.72亿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4935.9亿美元,但中国进出口增长的幅度却不尽相同,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大量贸易顺差,导致贸易失衡,其中的原因有中国大量出口廉价商品增加我国的出口,也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出口不足问题,中国进口额相对于出口的巨大差额有很大部分的原因来自于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由于中国在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上意识薄弱,加之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缺乏专门的人才,管理上待完善,外国投资者不愿意向中国出口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同时中国企业在国外不断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特别是近十几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起的"337调查",中国成为其中的主要对象国和最大受害国。仅2014上半年,中国企业卷入6起,近期,中国两家LED企业也纷纷遭受"337调查"。中国近年来也高度重视本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相继提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方针,鼓励企业创新创造,并将知识产权转为实际生产力,更好的在国际贸易中取得进步。因此,加强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增加我国的进口,从而改善我国的外贸失衡是促进我国经济在国内、国际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从中国现阶段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进口进行研究,首先对与相关文献做了整理,介绍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四个经济学理论基础以及相关概念,以及知识产权的性质和特征。其次,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对进口的影响做了阐述,并用引力模型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两方面论证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进口贸易量的作用。最后,得到知识产权对进口产生的影响的结论以及相应解决措施。文章撰写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论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阐述了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理论基础,以及知识产权、知识产权量化等的相关概念和特点;第三部分介绍了国际贸易背景下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其和进口发展的关系;第四部分结合引力模型,从我国对外贸易现状,论证了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进口贸易量的关系;第五部分针对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措施并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