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综合研究国内外城市化理论的基础和过去已有的对我国省际城市化差异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定性与定量、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空间分析和类型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江西省城市化的区域差异及其动力因素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研究内容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提出了城市化差异的研究背景,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文章的研究思路和框架。第二章对城市化相关的区域经济理论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些理论作出了评价。第三章介绍江西省城市化区域差异分析方法。本文采取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第四章利用江西省城市化的统计数据和其他经济、社会指标数据,采用复合指标法对江西省城市化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取了包含人口、产业结构经济和社会文化三大类的13个指标构建了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模型。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分别提取了2000年和2005年影响江西省城市化水平的2个主成分作为动力分析的主要因素,并以91个县市(区)在这2个主成分上的得分为聚类指标进行聚类,分别聚类出2000年和2005年的三大类型。接着按照提取出的2个主成分来对江西省城市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第五章按江西省的地域空间差异来分别进行2000年、2005年的城市化差异研究。并对造成江西省三大空间地区城市化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阐述了城市化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第六章在前文分析以及综合城市化相关的区域经济理论、江西省城市化发展趋向的基础上,探讨了江西省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模式。提出了培育新的增长极——建设以南昌市区为核心的大都市区、建立重点中心城镇发展轴的模式,提出产业、人口和城市空间应当向中心城市集中,并接着就提高建制市质量和户籍改革提出了相应观点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