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SE1L3在肝细胞癌发展中的作用

来源 :遵义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肝细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三位,肿瘤死亡的第二位。为了改善肝细胞癌的预后和治疗,人们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导致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希望能发现新的治疗靶点。DNASE1L3是一种脱氧核糖核酸内切酶,TCGA数据库显示DNASE1L3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下调,与肝细胞癌病人的预后相关,提示DNASE1L3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DNASE1L3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第一部分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DNASE1L3在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2.第二部分关于DNASE1L3对肝癌细胞功能学的影响。(1)通过q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DNASE1L3蛋白在正常人肝细胞7701和人肝癌细胞LM3、SKHEP1、HEPG2、97H、HUH7的表达情况。(2)运用质粒在LM3细胞中过表达DNASE1L3、慢病毒在SK-HEP1细胞中过表达DNASE1L3以及在HUH7细胞中沉默DNASE1L3。然后通过96孔板倍比稀释法挑选单克隆稳转株,通过qRT-PCR和Western-Blot筛选出高转染效率的单克隆稳转株。(3)检测DNASE1L3对LM3、SK-HEP1、HUH7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运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运用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运用细胞粘附试验检测细胞外基质对细胞的粘附能力;运用流式细胞实验(Annexin V-FITC/PI)来检测细胞的凋亡。3.第三部分关于DNASE1L3抑制肝细胞癌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1)运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LM3和SK-HEP1细胞过表达及HUH7细胞沉默DNASE1L3,检测EMT相关基因(Vimentin、E-cadherin、N-cadherin、ZO-1),研究DNASE1L3对EMT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2)运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DANSE1L3对E-cadherin上游指标:Snail、Smad3、TGFβ、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情况。4.第四部分关于DNASE1L3的肝癌细胞外功能。(1)通过将外源DNA加入培养基与过表达DNASE1L3的SK-HEP1细胞共同培养,运用Transwell实验检测DNASE1L3对DNA促进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2)运用细胞粘附实验检测DNASE1L3对DNA促进细胞外基质对肝癌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1.第一部分: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DNASE1L3的表达与肝癌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P<0.0001)。2.第二部分:(1)qRT-PCR和Western-Blot的结果显示DANSE1L3在人正常肝细胞7701和人肝癌细胞LM3、SK-HEP1、HEPG2、97H、HUH7中均有表达,DNASE1L3在HUH7细胞中表达最高,在SK-HEP1和HEPG2细胞中表达次之,在LM3、97H、7701细胞中表达均最低。(2)通过qRT-PCR及Western-Blot在过表达或沉默DNASE1L3的LM3、SK-HEP1、HUH7细胞中筛选出转染效率最高的单克隆稳转株。(3)(1)在过表达DNASE1L3的LM3和SK-HEP1细胞中筛选的单克隆稳转株进行各项细胞功能学结果显示如下:CCK-8结果显示DNASE1L3过表达不影响LM3细胞增殖(P>0.05);细胞划痕的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DNASE1L3抑制了LM3和SK-HEP1细胞的迁移;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DNASE1L3抑制了LM3和SK-HEP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1);细胞粘附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DNASE1L3减少了细胞外基质对LM3和SK-HEP1细胞的粘附;流式细胞实验的结果表明过表达DNASE1L3不影响LM3和SK-HEP1细胞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P>0.05)。(2)在沉默DNASE1L3的HUH7细胞中筛选的单克隆稳转株进行各项细胞功能学结果显示如下:CCK-8结果显示DNASE1L3沉默不影响HUH7细胞增殖(P>0.05);细胞划痕的实验结果显示:沉默DNASE1L3促进了HUH7细胞的迁移;Transwell结果显示沉默DNASE1L3促进了HUH7的迁移和侵袭(p<0.01);细胞粘附实验结果表明沉默DNASE1L3增加了细胞外基质对HUH7的粘附;流式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沉默DNASE1L3不影响HUH7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P>0.05)。3.第三部分:(1)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DNASE1L3抑制了Vimentin、N-cadherin、Twist,促进了E-cadherin和ZO-1等相关EMT指标的表达;沉默DNASE1L3促进了Vimentin、Twist,抑制了E-cadherin和ZO-1等相关EMT指标的表达。(2)过表达DNASE1L3抑制了E-cadherin上游指标:Snail、Smad3、TGFβ、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沉默DNASE1L3促进了E-cadherin上游指标:Snail、Smad3、TGFβ、β-catenin蛋白的表达;4.第四部分:(1)在过表达DNASE1L3的SK-HEP1中,加入外源DNA后,DNASE1L3会抑制DNA诱导的肝癌细胞转移。(2)在过表达DNASE1L3的SK-HEP1中,加入外源DNA后,DNASE1L3会抑制DNA诱导的细胞外基质对肝癌细胞的粘附。结论:DNASE1L3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转移,但不影响肝癌细胞的增值和凋亡。DNASE1L3有望变成抑制肝细胞癌转移的新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筛选脑出血后差异表达的mRNA及miRNA。验证miR-200b、Lpar1在小鼠脑出血模型和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miR-200b、Lpar1之间及miR-200b与促炎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将C57BL/6小鼠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出血组(ICH组),建立小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模型,取3只正常组小鼠和3只ICH组小鼠处理侧基底节区脑组织通
目的:明确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雪旺细胞样细胞在失神经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根据结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溃疡、压力性溃疡等难治性失神经创面提供新思路。方法:1.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的提取、培养和鉴定:手术室中取健康育龄期孕妇完整羊膜,胰蛋白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提取hA-MSC,进行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人工气胸及胸骨牵引拉钩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近一步改善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组标准的在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行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共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其中联合使用人工气胸及胸骨牵引拉钩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组共28人;胸骨牵引拉钩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组共20人,人工气胸辅助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轻微型肝性脑病筛查,了解该疾病的临床检出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合患病影响因素中与护理相关的指标,以循证为导向,构建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营养管理方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目标人群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改善患者疾病症状、生活质量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案。方法:1.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感染科住院并符合纳排标准的肝硬化患者153例。运用神经心理学测试(
目的:通过运用CBCT对不同骨面型青少年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尖牙区牙槽骨的厚度和高度、骨缺损情况进行测量、统计分析,探讨骨性错(牙合)畸形青少年尖牙区硬组织与矢状骨面型ANB角度和垂直骨面型FMA角度的关系,为口腔正畸计划制定及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条件的正畸治疗前的病例共105例(共计420颗尖牙),男42例,女63例,年龄为12-18岁。根据矢状骨面型ANB角度
目的:研究脑挫裂伤患者早期发展为进展性脑挫裂伤的高危因素。通过对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可以为早期的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此提高患者的救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连续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纳入标准:(1)有明确的颅脑外伤病史;(2)受伤后8h以内进行首次头颅CT检查,并且24h内复查患者头颅CT;(3)入院首次头颅CT明确提示脑挫裂伤的患者。排除标准:(1)入
目的:肾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其发生率占全部肿瘤的3%~5%。其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 RCC)。由于LMNA家族基因在cc RCC中的拷贝数变异可达到13.8%,但是其在CCRCC发生发展的作用以及与其他抑癌基因如PBRM1是否相互作用还不清楚。本实验拟探讨LMNA(编码lamin A/C)在cc RCC细胞中
目的:建立体外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RMECs)高糖模型,观察高糖环境下HRMECs的凋亡情况。通过检测白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在正常和高糖环境下HRMECs中的表达情况,探讨IL-37在高糖诱导的HRME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1.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本实验细胞为
目的:RRAD高甲基化导致基因表观遗传失活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研究收集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20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9例健康志愿者的骨髓标本。应用RT-qPCR的方法检测20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例健康供者和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H929、SKO-007中RRAD的转录水平;通过慢病毒转染在SKO-007和H929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及细胞实验验证PAQR3在非小细胞肺癌顺铂敏感株及顺铂耐药株的表达差异。通过实验探索PAQR3对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株A549/DDP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及顺铂耐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该影响机制是否与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有关。方法:1.在GEO数据库中搜索基因芯片,筛选A549细胞及A549/DDP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选出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PAQR3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