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的破碎 人性的追求——罗蒂真理思想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真理,人们往往会习惯性的想到真理就是观念与对象的符合,真理的目的是致力于揭露事实符合背后的更基本、更终极的实在,追求永恒的、终极的真理,而与“人”无关。真理是属于知识论的。但是随着哲学的发展,人性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种无“人”的真理,认为真理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与现实的人紧密相连,与人的本性密不可分。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罗蒂在拒斥传统“镜式”真理思想的基础上,对这种“属人”的真理独具匠心。 罗蒂的真理思想是在对传统“符合说”真理思想的批判上形成的。罗蒂把近代以来观念与对象相符合的真理思想认为是一种镜式的真理思想,也就是认识论的“符合说”真理,这种真理思想追求的只是对世界的认同,对事物的映现,人只是被动的、客观的接收,是无思想的主体。所以本文的第一部分着重探讨了罗蒂对这种物化真理思想的批判。在罗蒂对传统真理思想的批判过程中蕴涵着自身属人的真理思想,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注重对罗蒂在对传统真理思想批判过程中所蕴涵的真理思想进行梳理。通过对其思想分析研究,本文认为,在罗蒂看来真正的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真理是人的存在方式,真理因人而存在。所以本文的第三部分主要从人性向度来对罗蒂的真理思想进行解读。罗蒂摒弃了追求终极真理的传统思想,把科学方法应用于研究人生事务,罗蒂的真理思想是一种以人的问题为中心的真理思想。当然罗蒂的这种真理思想并没有达到追求真理的终结,它仍然是在途中。尽管它自身还有许多的阈限之处,他的“人”仍然是单个的、个体的人,但本文认为他在批判认识论的知性真理、重新高扬人在真理中的价值、地位方面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也是改革的难点,因而必须从哲学角度对其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这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成功的根基。首先,要对有关概念予以厘
从相关学术史的研究来看,关于艺术家精神世界、心理世界的研究理论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运用艺术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运用社会学的观点揭示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