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管道内障碍物对过流能力的影响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nower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使用时间过长、施工不规范、维护管理不当等原因,城市排水管道普遍存在障碍物等功能性缺陷。管道内障碍物的存在,势必会使管内水的流动状态发生改变,如何通过状态改变来评价障碍物对管道过流能力的影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和任务。立足经典水力学理论,结合排水管道特性以及现行管道设计标准,自行搭设了一套透明的排水管道装置,制作了四种等级障碍物(每种等级两个),用于研究管道内障碍物对过流能力的影响。整套装置具有便于观察管内水流状态、可控坡度和流量以及对管道各处的水深进行大范围、大密度的测量的特点。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无障碍物时,管道内的水流稳定后为正常的均匀流,加入障碍物后,由于障碍物的阻挡作用,上游出现壅水现象,并产生一列水波往上游传播,直到管口。上游水位持续增加,最后从障碍物顶部漫出,形成堰流;由于水流从障碍物顶跌落,形成急流,水深降低,水流加快,随着流动距离的增加,流速逐步减小,水深增加,形成水跃,最终水深在管道出口前恢复到无障碍物时的水深深度。加入第二个障碍物时,两障碍物之间的急流遇到阻碍发生强烈的紊动现象,同时也产生一列水波往上游传播,由于第一个障碍物后水流速度快于波速,水波在两个障碍物之间消失,未能继续向上游传播,水深增加并在第二个障碍物顶漫流,形成堰流,相关的水力状态与只有一个障碍物时的相同。水流稳定后,第一个障碍物上游水深进一步增加。第一个障碍物上游水深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障碍物等级的增大而增大。针对实验过程中水力状态,文中用理论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着眼水深变化这一因素,将管内流动近似堰流处理,得出不同的障碍物等级下,流量与堰上水头的拟合关系,以此为基础,从工程的角度,定义一种方法,将障碍物对实际工程的管道过流能力影响进行量化,得出不同等级障碍物对不同坡度和设计充满度的管道过流能力降低量图表,能够为管道设计和维护提供参考,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其他文献
地铁,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国际大都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地铁换乘车站作为人流集散的大型公共场所,由于其相对封闭,人员密集、乘客换乘需求不同等特
壁厚小于2mm、屈服强度达到550MPa的高强冷弯超薄壁型钢构件已在国外广泛应用,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主要是针对厚度2—6mm的Q235和Q345钢材,对于高强
层间隔震技术是由基础隔震技术延伸而来的一种新型的隔震技术,它可为近海建筑、旧有结构的加固以及其它重要建筑的抗震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利用结构的夹层或原结构的隔热层,做
漏失是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严重现象。漏失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还给供水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在保证供水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解决供水管网漏损严重的问题,长期以来一
能源地铁车站是一种既继承了地源热泵技术优点,又弥补了其不足的利用地球地温能的新型建筑节能技术。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能源地下工程中的换热器传热模型及热交换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因为耐久性不足而达不到设计使用寿命,氯离子渗透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氯盐环境下的氯离子侵入混凝土内将引发钢筋锈蚀,大大缩短混凝土结构
本文以如海运河大桥为背景,进行了吊杆更换方法、吊杆更换过程结构受力性能、吊杆可更换构造设计方面的研究。 对吊杆更换的临时支架法、临时吊杆法和临时兜吊法进行了对比
随着智能算法在结构工程领域的发展,不少算法被引入并在各种benchmark问题上证明了其在结构优化问题的适用性,这些算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有时在某些问题上拥有更佳表现。智能算法
混凝土作为一种优质的人工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混凝土结构遭受火灾和碰撞影响却时有发生,所以混凝土在极端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
屈曲约束支撑优良的滞回耗能性能和施工安装方便、经济、设计灵活且不影响建筑物美观等诸多优点,使其在框架结构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文对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中屈曲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