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Meta分析目的 根据搜索已发表相关文献,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综合分析该手术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围手术期预防和处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 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其他资源途径搜索,搜集2018年12月前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由两名研究者提取纳入研究的相关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出现结论不统一时,由第三研究者共同讨论解决。本研究采用RevMan5.3及STATA进行相关meta分析,并分析纳入研究异质性及偏倚,确保研究分析的可靠性。结果 按照预定标准筛选后本研究共纳入36篇文献,进一步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患者有无糖尿病、术前谷丙转氨酶水平、肿瘤性质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无明显相关(P>0.05)。而高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SMD 0.20,95%CI:0.07-0.33,P=0.002);男性术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女性(OR 1.48,95%CI:1.26-1.74,P<0.001);高血压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非高血压组(OR 1.29,95%CI:1.02-1.63,P=0.033);术前总胆红素高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高于正常组(SMD 0.37,95%CI:0.19-0.54,P<0.001);手术时间长更容易导致术后出血的发生(SMD 0.18,95%CI:0.03-0.33,P=0.020);术中出血量较高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较高(SMD 0.42,95%CI:0.17-0.66,P=0.001);术中肿瘤较大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较高(OR3.59,95%CI:1.53-8.41,P=0.003);术后发生胰瘘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OR 5.71,95%CI:4.22-7.72,P<0.001);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OR4.29,95%CI:3.48-5.29,P<0.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肿瘤大小、术后并发症胰瘘及腹腔感染与术后发生出血有相关性,考虑为胰十二脂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与有无糖尿病、术前谷丙转氨酶水平、肿瘤性质无明显相关性。第二部分 胰腺切除术后迟发性腹胫出血临床分析目的 探讨胰腺切除术后迟发性腹腔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2月至2018年12月970例胰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970例患者中,5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腹腔出血,23例死亡,腹腔迟发性出血与反酸、白蛋白、CA199、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持续时间、胰腺切除方式、有无胰腺吻合、术中失血量、切口感染、胰瘘、胆漏、腹腔感染、消化道漏、胃瘫、消化道出血等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与胰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与开腹或腹腔镜的选择也密切相关。结论 预防胰瘘发生,谨慎选用腹腔镜,有助于减少胰腺切除术后迟发性腹腔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