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白血病RIZ1基因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k_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由于联合化疗和支持治疗的不断完善,白血病患儿的长期生存率已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复发仍是儿童白血病治疗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因此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亟待进一步阐明。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结合锌指结构基因1 (retinoblastoma protein-interacting zinc finger gene 1, RIZ1)是近来新发现的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s, TSGs),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下调甚至沉默,但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研究有限。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作为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的代表,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染色质的构象导致抑癌基因表达关闭,参与肿瘤发生的过程,因而成为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 DNMTs)是维持和催化甲基化的关键酶。DNMTs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上升,在肿瘤形成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检测急性白血病患儿在初诊、缓解及复发阶段RIZ1基因的表达情况,RIZ1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合患者临床特征,探讨抑癌基因RIZ1在儿童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DNA甲基化对RIZ1表达的影响;还通过检测DNMTs的表达水平,分析DNMTs与RIZ1表达变化的关系,探讨DNMTs对急性白血病发生的影响。第一部分RIZ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表达改变目的:探讨RIZ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以初步了解RIZ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 (qRT-PCR)技术检测92例ALL和64例AML患者骨髓中RIZ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其中男性77例,女性79例,平均年龄6.43岁。分析RIZ1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集13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患儿骨髓作为对照组。结果:按照CCLG-ALL2008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进行危险度分型,ALL患儿分为标危组(SR)59例、中危组(MR)17例以及高危组(HR)16例,AML患者分为低危组(LR)32例、中危组(MR)15例和高危组(HR)17例。ALL患者中,初诊41例、缓解46例、复发6例;AML病人中,初诊29例、缓解29例、复发5例及未缓解1例。与对照组相比,ALL和AML患儿中RIZ1基因表达下调的病人各占92.4%和96.9%。ALL患者在缓解、初诊和复发阶段,RIZ1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1);T-ALL表达水平低于B-ALL,但没有统计学差异;SR、MR和HR各组的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01)。AML病人中,缓解、初诊和复发阶段RIZ1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1),但初诊和复发病人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R、MR和HR的mRNA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01)。33例ALL和22例AML患者化疗前后自身对照分析,达到完全缓解时RIZ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5和P<0.001)。AML患者mRNA整体表达水平和在初诊、缓解、复发阶段表达水平均低于ALL病人,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RIZ1基因在儿童ALL和AML中表达下调,RIZ1表达下降可能是白血病的不良预后因素。第二部分急性白血病RIZ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患者RIZ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与RIZ1表达下调的关系,以及甲基化在白血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和亚硫酸盐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的方法检测64例ALL和32例AML患儿RIZ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6.43岁。分析DNA甲基化与RIZ1基因表达下调的相关性,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采集9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患儿骨髓作为对照组。结果:按照前述标准进行危险分级,ALL患儿分为SR 40例、MR 11例、HR 12例;AML患者分为LR 12例、MR 7例和HR 13例。ALL患者中,初诊32例、缓解26例、复发6例;AML病人中,初诊16例、缓解10例、复发5例、未缓解1例。27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RIZ1基因启动子CpG岛出现甲基化,甲基化率为28.1%,其中ALL为23.4%、AML为37.5%;而9例对照组病人均为非甲基化状态。ALL患者中,复发、初诊和完全缓解病人的甲基化率依次降低(P=0.006); B-ALL和T-ALL患者的甲基化率无明显差别(P=0.565);随着危险度增加SR、MR、HR甲基化率逐渐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3)。AML病人中,复发、初诊和完全缓解患儿甲基化率依次降低,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303);12例LR组患者均未检出甲基化,LR、MR、HR组甲基化率依次增加(P=0.002)。甲基化患者的RIZ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甲基化者(P<0.001)。结论:RIZ1基因甲基化现象在儿童白血病尤其是ALL中并不常见,但仍是RIZ1表达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RIZ1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并且可能提示预后不良。第三部分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变化与RIZ1表达相关研究目的:研究DNA甲基转移酶(DNMTs)在ALL和AML患儿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RIZ1基因表达下调以及CpG岛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 (qRT-PCR)技术检测DNMTs三种亚型(DNMT1、DNMT3a和DNMT3b)在41例ALL和29例AML初诊患儿骨髓中的表达情况。男性和女性均为35例;平均年龄6.25岁。收集13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患儿骨髓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LL患者的DNMT1基因表达水平上调3.86倍,DNMT3a上升4.44倍,DNMT3b升高8.21倍,;AML患者的DNMT1基因表达水平升高4.35倍,DNMT3a上升4.57倍,DNMT3b上调9.08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L患儿中,HR组的DNMT1基因表达显著高于SR组(P=0.046),但DNMT3a和DNMT3b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同样的结果见于AML的LR组和HR组患者(DNMT1:P=0.05)。在ALL患者中,甲基化患儿的DNMT1、DNMT3a和DNMT3b表达均高于非甲基化病人(DNMT1:P=0.015; DNMT3a:P=0.038; DNMT3b:P=0.003)。AML患者中,甲基化患儿的DNMT1和DNMT3b表达高于非甲基化病人(DNMT1: P=0.007; DNMT3b:P<0.001),而DNMT3a表达无明显差异(P=0.131)。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的DNMTs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甲基化患儿表达明显上调,提示DNMTs表达上调可能是RIZ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原因,参与白血病的发生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CRF患者行SSR检测,并与32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CRF组SSR波幅低于正常对照组,潜伏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为核心的带语音报警提示的小区周界防入侵报警集中管理系统。本系统紧紧抓住了凌阳单片机的优点,围绕它设计了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该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超声心动图评价经桥血管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及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左心室功能的研究目的:目前,许多临床试验对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进行了
心肌细胞,心肌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心血管系统相关细胞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心肌疾病,休克,心血管衰老,心肌肥大,动脉粥样硬化
数控仿真教学软件利用它的虚拟现实技术、图形设计与仿真功能,改善了目前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设备投入大、学生多、上机时间短、学习效率低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编程和操作能力。
Ikaros基因编码锌指结构蛋白,是重要的血细胞分化相关因子,同时也是白血病发生的肿瘤抑制剂。研究发现Ikaros功能的失活和B,T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有很大相关性,其功能的发挥主要
腹主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动脉瘤之一,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大血管疾病。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目前治疗常规型腹主动脉瘤的最佳选择。然而,由于特殊型腹主动脉瘤不满足安置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