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大鼠肠道HMGB1的变化及丙酮酸乙酯的保护作用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模型,研究HMGB1在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中的作用及表达规律,探讨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肠道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C组)和丙酮酸乙酯治疗组(M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方法复制脓毒症肠道损伤模型,M组于术后即刻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溶液(40mg/kg),S组及C组腹腔注射等量乳酸钠林格氏液。术后3h、6h、12h、24h从各实验组取5只大鼠,显微镜下观察肠道损伤情况,并进行病理评分;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及D-乳酸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HMGB1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肠组织HMGB1蛋白表达。结果:1.肠道病理损伤情况:S组各时间点未见明显肠道损伤,小肠组织病理评分无显著差别,C组及M组在12h、24h可见明显肠道损伤,且两组的小肠组织病理评分随术后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 C组小肠组织病理评分在6h、12h、24h时间点均高于S组,M组在12h、24h时间点高于S组(P<0.05)。与C组相比,M组小肠组织病理评分在24h显著改善(P<0.05)。2.血浆DAO及D-乳酸含量:S组各时间点血浆DAO及D-乳酸含量无明显差别,C组及M组血浆DAO及D-乳酸含量随时间的推移呈增高趋势,且在各时间点均高于S组(P<0.05)。 M组在6h、12h、24h的血浆DAO及D-乳酸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3.小肠组织HMGB1mRNA表达:S组小肠组织各时间点HMGB1mRNA表达无明显差别,C组及M组小肠组织HMGB1mRNA表达伴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在6h、12h、24h均高于S组(P<0.05)。M组小肠组织HMGB1mRNA表达在6h、12h、24h点均低于C组(P<0.05)。4.小肠组织HMGB1蛋白表达:S组小肠组织HMGB1表达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别(P>0.05),HMGB1在C组及M组小肠组织的表达随时间增加逐渐升高,但M组在24h升高不显著。C组及M组在6h、12h、24h HMGB1表达均高于S组(P<0.05)。与C组相比, M组小肠组织的HMGB1表达于12h、24h显著减少(P<0.05)。5.小肠组织HMGB1蛋白表达与病理评分相关性分析:小肠组织HMGB1蛋白表达与病理评分在6h、12h、24h时间点存在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0.614、0.905(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程度与肠组织HMGB1表达相关。丙酮酸乙酯可减轻脓毒症肠道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肠组织HMGB1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40例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CT征象,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CT资料,24例为畸胎瘤,16例为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
采场顶板控制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采场上覆岩层的结构特点与运动规律逐步被揭示,形成了采场围岩控制理论,以及后来的关键层理论。随着大采高开采技
基于在硫酸介质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存在下,抗坏血酸(ⅤC)活化钒(Ⅴ)催化溴酸钾氧化番红花红O(R)发射强而稳定的荧光的特性,建立了ⅤC活化溴酸钾氧化番红花红O催化荧光法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只有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才有发展,农村才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才有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基本迈上了小康水平。但是,由于历
<正> 《山坡羊·潼关怀占》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的作品。张养浩一生宦海沉浮,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遭过不少风险,于是弃职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
医学伦理学教材体系应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体系为统帅,贯穿古今的医学人道主义为原则,以人的生、老、病、死为中心轴线作框架,继承与发扬相结合,以公益论为主导,公益论、义
一直以来,煤矿灾害就给我国的煤炭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致使人员伤亡严重,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由煤矿设备故障引发的煤矿灾害在煤矿安全事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具有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的特殊地理空间格局。高山峻岭环绕的沙漠盆地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盆地中绿洲农牧业发展条件优越,人口相对密集,另一方面,干旱气候环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建设集多种交通方式换乘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城市综合交通换乘枢纽作为城市综合运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