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指国家和货币当局放松或者取消利率的政策干预,使得利率由交易主体自行商定,货币管理当局只有利用调控相应货币工具来影响市场利率。利率市场化是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政策改革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2013年7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全面自由化以来,2015年10月存款利率全面自由化也基本实现,改革的步伐逐渐推进,对我国社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也逐渐扩大。市场利率波动频繁,行业竞争加剧,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使我国商业银行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和经营模式,积极创新,这些变革最终都会通过银行自身的绩效表现出来。故而本文试图研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以期能为银行更好地应对改革期间的变化提供思路。本文的相关理论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理论,包括:利率市场化的具体内涵,节欲论、时差利息论、边际效益论等利率决定理论,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金融抑制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会对市场利率进行政策管制,而管制利率长期低于市场实际利率,使得经济的增长不断地被抑制,陷入恶性循环,从而进一步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结构的恶化。金融深化要求货币当局放松对于市场经济的管制,取消利率管制,恢复其市场调节功能。第二部分是商业银行绩效的相关理论,包括银行绩效的内涵及其评价的演变过程,并详细描述了EVA绩效评价体系及其优点。本文回顾了美、日、韩三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发现虽然改革的进程各有不同,但是都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金融市场出现贷款增长、存贷款利率波动、存贷利差收窄后稳定等特点,商业银行积极应对,进行金融创新、拓展业务、发展差别竞争、注重风控、提高管理效率等。这些都给我国的改革思路提供了参考,在应对策略上使我国商业银行获得借鉴和启发。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吸取了其他国家的改革经验,遵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而利率市场化宏观上可能增加市场利率波动,改变金融市场环境和结构,中观上加剧行业竞争,微观上影响银行利差,促使银行调整业务结构,进行创新。这些途径通过市场传导,都可能会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本文从这几个可能的影响途径方面分别选择变量加入模型进行实证,以期全面地研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采用系统GMM模型,运用30家样本银行2007年-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利率市场化前期可能影响商业银行绩效,但就中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这主要获益于银行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扩展业务种类,创新金融产品,积极进行转型;(2)商业银行绩效表现出轻微的逆经济周期特征,这可能是由于银行为追逐利息收入,过度发放贷款,使得风险增加,从而影响了绩效;(3)我国的银行业的行业竞争还处于较低水平,行业壁垒依然存在,目前行业集中对于银行绩效具有正效应,但随着行业准入的放开和金融脱媒的逐步推进,传统的银行业格局将会发生深刻缓慢的变化;(4)银行的净息差有利于绩效的提升,且成本管控效率越高,银行的绩效越好。最后,结合我国行业现状,文章就利率市场化改革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怎样持续稳健发展从战略定制和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方面提供建议。战略的制定上,根据大型、中型、小型银行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从全能型银行、专业银行以及特色银行的角度进行发展;对于银行自身的管理能力,则可以从管理体制改革、资产负债管理、信用风险管理、运营成本管理四方面进行提高和完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以往的研究以理论分析为主,实证分析也大多采用最小二乘法和静态的面板模型,因此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S-GMM方法进行估计,以获得更加稳健的结果。(2)以往研究中对利率市场化程度的界定指标并不明确,本文加入更多的利率市场化变量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