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利用语言进行信息传递的时候,总要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语境已经引起了语言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长久以来,中国系统化的翻译理论研究过多的注重于译文是否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因此,有关直译和意译,形似和神似的翻译方法的争论使得翻译的研究对象始终局限于对语言现象的研究。随着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语义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各个学科从不同角度对语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语境分析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然而当前对语境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各独立学科内,只是笼统的表述,没有专门针对翻译做出划分和讨论。同时对翻译过程中的语境顺应缺乏系统的,根本的理论指导。为此,本文从语境分析出发,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指导,采取系统性分析及个例分析,研究在顺应论角度下非语言语境与翻译的密切关系。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动机,范围和方法。第二章首先对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中能够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基本观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语言选择;语言选择中的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及三者的关系;语用描写和语用解释的四个任务。由于Verschueren的顺应论是语用综观下的理论研究,本章探讨了顺应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可应用性。第一,翻译过程与语用学中的语言使用过程相似。第二,翻译过程本身也是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第三,顺应论中的语境关系顺应为翻译的语境研究提供了具体的研究视角。第三章对语境理论进行了详尽的综述和回顾。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如Malinowski,Firth,Halliday,陈望道,王德春等都有着对语境的不同定义及划分。为方便翻译研究,本文将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其中非语言语境又被细分为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本章还讨论了语境与翻译的关系及顺应论指导下的语境翻译中顺应论,语境的作用。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着重讨论了顺应论指导下的非语言语境和翻译。第四章探讨了顺应情境语境对选择翻译策略的影响。情境语境体现在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三方面。本章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顺应过程既出现在对原语文本的理解阶段,也出现在译文的翻译过程中。译文必须要顺应于目的语读者,才能被广泛理解和接受。通过对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不同因素的分析,本章得出了翻译对于情境语境的具体顺应过程。第五章讨论了顺应文化语境对选择翻译策略的影响,指出译者必须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社会风俗,自然地理环境,宗教文化及历史背景),才能做出准确的选择,从而得到接近等效的翻译效果。文化因素是可译的,但由于文化语境的差异,可译性受到限制。不同的文化语境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注法和类比法顺应了不同的文化语境。第六章为全文的结论部分。作者总结了在文章中的发现和观点,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并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