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SOD和MDA的观察,探讨远隔部位缺血预处理对脑肿瘤病人围术期的脑保护作用,以便为临床提供简易可行的脑保护方法。方法:选择ASA I~II级,年龄在25~60岁之间,肿瘤大小直径4~6cm,择期行幕上开颅脑肿瘤切除术病人3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A组);对照组15例(B组)。麻醉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顺阿曲库铵和依托咪酯进行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静注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实验组:病人左上臂绑血压计袖带,袖带囊充气,压力维持在200毫米汞柱,持续此压力保持5min,然后袖带囊放气5min,重复此过程三次,共30min。对照组:病人以同一个血压计袖带绑在左上臂的相同位置30min,但血压计袖带囊不充气。记录病人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输液量。分别于病人开放静脉通路时(T1)、麻醉诱导时(T2)、切开硬脑膜后3小时(T3)、切开硬脑膜后6小时(T4)、切开硬脑膜后24小时(T5)抽取静脉血2ml,用于检测MDA含量和SOD活性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输液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在T4、T5时间点MDA含量较T1降低(P<0.05);且A组T4、T5时间点MDA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3. A、B两组在T3、T4、T5时间点SOD活性较T1降低(P<0.05);其中A组在T3、T4、T5时间点较B组SOD活性显著增高(P<0.05)。结论: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可增加脑肿瘤病人围术期氧自由基清除剂SOD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可能对脑肿瘤病人围术期的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