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兔口腔黏膜及阴囊皮肤在瘢痕增生中的MMP-2、TIMP-2定量分析与生物力学变化目的研究改变基质环境的兔移植口腔粘膜及阴囊皮肤的远期瘢痕增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移植组织的瘢痕定位表达、定量分析及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应用黏膜修复缺损尿道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21只雄性兔取口腔黏膜及阴囊皮肤中厚皮片,将其制作成卷管后自体移植至兔背肌肉组织中,根据术后当天、2、4、8、16、20及24周的时间取材,进行弹性拉伸力学检测及组织学观察(HE染色及免疫组化实验),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测量MMP-2及TIMP-2的累积光密度(IOD)及面积,最后取平均光密度值(AOD)定量分析两者的蛋白表达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口腔粘膜在移植后的8周前每mm的纵向拉伸变化是0.96±0.30 mm,而阴囊皮肤是0.82±0.51mm,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口腔粘膜在移植8周前后的最大纵向拉伸位移下降不显著(P>0.05),而阴囊皮肤移植8周前的最大纵向拉伸位移大于移植8周后(P<0.05)。口腔黏膜中的MMP-2、TIMP-2在T2W时间点(0.175±0.038;0.176±0.034)的表达强度较 T。时间点(0.075±0.009;0.094±0.0156)高(P<0.05);阴囊皮肤中的 MMP-2、TIMP-2 在 T2w时间点(0.169±0.023;0.171±0.012)的表达强度较 T。时间点(0.075±0.009;0.094±0.0156)高(P<0.05)。在 T8W-T24W 口腔粘膜和阴囊皮肤中的TIMP-2表达强度均高于MMP-2(P<0.05)。在T8W时间点,阴囊皮肤中的 TIMP-2/MMP-2(2.25(2.11,2.36))比例较口腔黏膜(1.55(1.45,1.61))高(P<0.05)。结论通过对移植的口腔黏膜及阴囊皮肤进行弹性力学检测,可得知手术前后移植组织每mm的最大弹性拉伸位移及变化,同时,远期瘢痕增生可导致移植组织的弹性拉伸能力下降。正常的口腔黏膜及阴囊皮肤中的MMP-2、TIMP-2呈弱阳性表达,在移植的第2周时间点以后,两者的表达强度明显增高,提示瘢痕的形成与MMP-2、TIMP-2高表达相关。在第8-24周时间点口腔黏膜和阴囊皮肤TIMP-2的AOD值明显高于MMP-2,且第8周时间点阴囊皮肤TIMP-2/MMP-2的比例要高于口腔黏膜,能很好的解释阴囊皮肤较口腔黏膜更早出现瘢痕,并说明TIMP-2与MMP-2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是导致瘢痕形成的重要原因。第二部分先天性婴幼儿尿道下裂的整形外科修复背景早期尿道下裂修复术式仅单一解决患者站立位排尿的问题,对于术后阴茎外形、尿道内壁光滑程度、尿道内残余尿液、精液及再造尿道是否具有收缩功能性,远期再造尿道外口是否退缩及患者对性功能满意度等问题,随着现代医学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与进步,而逐渐受到医生及患者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尿道下裂患者手术修复的时机与临床指标,尤其是功能性指标,仍未达成一致,为改进尿道下裂患者再造尿道顺应性及动力性不足的问题,需进一步探讨阴囊肉膜平滑肌成分模拟尿道海绵体收缩功能的可能性,并针对早期接受尿道下裂修复术的患儿,随着生长发育而出现的尿道下裂术后继发畸形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分期颊粘膜及阴囊皮瓣重建功能性尿道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口腔颊粘膜及阴囊皮瓣于婴幼儿尿道下裂修复中再造功能性尿道的可能性及临床意义。方法一期手术矫正阴茎腹侧弯曲畸形,并应用口腔粘膜游离移植成形尿道内壁,二期行尿道吻接后,应用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覆盖再造尿道,形成复合组织尿道。术后半年,尿道B超检查再造尿道内残余尿、残余精液量及肌电图检测排尿过程中复合组织尿道的收缩性及顺应性。结果163例患者,除25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感染、24例患者出现阴囊皮瓣远端血运障碍而出现尿瘘,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保持局部会阴清洁,18例患者术后一个月内自行愈合,6例患者半年后返我院行尿瘘修补术,术后尿瘘未见复发,其余患者均无尿道狭窄及尿瘘形成,尿道内无明显残余尿及残余精液,尿线及排尿射程良好。结论一期应用口腔粘膜卷管成形尿道内壁,二期再应用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覆盖,形成复合组织尿道,尿道内壁光滑无毛,顺应性良好,其弹性拉伸可达到由于阴茎勃起导致地尿道变化长度,由于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的存在,具有良好的收缩性,肌电图提示阴囊肉膜平滑肌可有效在排尿末期收缩,使尿道内残余尿及残余精液排出,具有一定的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