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馆设计中的主题表达和情感传递研究

来源 :齐鲁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jia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它的快速发展需要一个对外展现城市内容的新平台来打造城市名片,城市规划馆由此应运而生。规划馆的出现不仅让群众全面了解到城市风貌,也促进了城市在经济、文化、人文等方面的进步,规划馆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规划馆中延续传统设计形式的同一性愈发明显,设计形式如出一辙;另一方面规划馆与城市文化相割裂,使得规划馆设计成为“无本之木”,无法表现城市文化,也不能够更好地吸引参观群众。因而从观众的视角出发,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多种多样的设计形式表现城市主题内容,激发群众情感从而产生共鸣。本文以城市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感为切入点,通过对多个地区规划馆设计形式的调查和剖析,最终提出针对当前规划馆发展现状的设计策略。在本文中,首先对城市规划馆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文化主题在规划馆中的必要性,并通过形态、材料、功能三方面论述主题的展现形式;其次对规划馆中的人文情感诉求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找出规划馆的设计与情感的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次的契合点;再次以规划馆的设计形式为基础,建立规划馆的主题和观众情感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空间造型、平面设计、多媒体系统、照明系统设计形式的相互协调,突出规划馆的主题,引起参观人员的情感共鸣;最后通过前文理论的分析以及其他城市案例的的考察,提出本次城市规划馆的设计实践应用,论证主题和情感在城市规划馆设计中的实际展现。笔者希望能够打破规划馆传统的展览形式,试图从多种多样的设计形式中表现主题,为观众营造出一方情感空间,促使观众在参观规划馆的过程中获得情感共鸣,拉近城市与人的距离,使参观者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喜爱这座城市。这不仅可以使观众在规划馆中能够获得沉浸感、参与感以及幸福感,也可以激励观众共建有温度的城市,促进城市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特色小城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演化形成的新形态,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是推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和根本。为强化特色小城镇产业创新发展的“蚁团效应”,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程序化死亡因子5基因(PDCD5)是一种新的重要的凋亡调控基因,具有明显的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增殖的效应,其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重组PDCD5蛋白
传统国家主权理论一直是国际社会中国家关系得以正食交往的基石。文章通过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促使国家主权理论发生变化的因素的分析,说明了传统国家主权发生衍生现象是不争的事
<正> 1.前言生产工场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进步,工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接受订货到交货依靠电子计算机建立生产管理系统、立体自动仓库、加工单元(一台的多工序自动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