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印刷字体是指供排版印刷使用的规范化的汉字形体。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科技和印刷技术的进步,汉字印刷字体的设计与开发得到很大发展。而字体日益多元化的现象也充分反映出汉字印刷字体的使用应注意字用场合的区分。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对汉字印刷字体的字用规律进行探究,分析几种常见字体的字形特征与视觉感受,并结合这些研究明确不同印刷字体的适用场合以及文本版面设计对字体选择与排版的具体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上总结汉字印刷字体字用规律的规范条例。论文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对宋体、楷体、仿宋、黑体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梳理。从后面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这四种字体一直作为中文印刷的主导字体广泛流传。该部分主要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结合印刷术的发展以及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等从而对汉字印刷字体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规律拥有大致了解。接下来,论文转入调查与分析阶段,这部分是文章的核心,试图探讨汉字印刷字体字用的一般规律。首先,参照语体的划分标准,重点考察字体风格与文体风格的深层关系。不同语体乃是连续统关系,为找出印刷字体的典型用法,此处选择了科技语体、公文语体、文艺语体三种典型语体作为考察对象。同时,样本的选取以市面通行的风格特征鲜明的印刷文本为主,并进行实事求是地描写与分析。其次,通过对比分析儿童读物、成人读物与老年人专刊的字体排版特点,充分探究目标读者群的审美特征对字体选择与编排的影响。再者,本章最后以报章语体为实例对汉字印刷字体的字用特点进行重点分析。该部分分为两条线路进行:其一,以《人民日报》为范本,抽取了2013年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共5份报纸,分别对其头版、要闻、体育、副刊等几个重要版面的字体现状进行考察,同时结合《体坛周报》《上海壹周》等其他类型报刊的字体情况,对比分析异同点从而探求版面性质与字体风格的关系;其二,从历时角度出发,抽样调查了1978至2013年间《人民日报》字体使用的演变情况,且对其变化原因和趋势做了综合分析。总之,从调查情况看,报章语体作为交叉语体,内容繁杂、版面信息丰富,其字用特点也充分反映了汉字印刷字体应用的复杂性与规律性。至此,文章在总结与归纳字用规律的基础上,立足字用现状,明确了字用规范的意义并进一步将汉字印刷字体字用规范的评价标准表述为以下三点:其一,字体风格与文体风格的和谐统一;其二,字体选择与目标读者群审美特征的完美结合;其三,字体的设计与编排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审美趋势。本文在信息传播学的知识背景下,通过数据统计以及图例展示充分说明了常见字体的适用场合以及字体选择与排版的限制因素。与此同时,结合视知觉原理、汉字学相关知识等,从生理学、心理学层面对汉字印刷字体的字用现状进行讨论分析,以为印刷字体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促使文本的版面设计进一步满足读者深层次的阅读需求。此外,本文基于实际考察,从汉字印刷字体的字用规范说去,以求丰富我国当前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内涵。